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确定八大任务

2008-01-17 15:27:05  来源:e制造

摘要: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
关键词: 纺织

     2006年,我国纺织工业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对纺织工业“十五”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并提出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

    纺织工业是我国制造业中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纺织工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新变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纺织工业“十一五”发的迫切任务。《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从八个方面确定了“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的八大任务。

  “十一五”发展八大任务

    1.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加快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分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棉纺织行业: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到“十一五”末,棉纺织90年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6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00元/人·年,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卷化率达到5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化纤行业: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原料开发,提高化纤产品的开发能力。

    到“十一五”末,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要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新产品贡献率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90000元/人·年,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服装行业: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 加强产业链集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成从纤维材料、纤维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到“十一五”末,行业先进水平设备所占比重要达到3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2000元/人·年;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

    家用纺织品行业:加强技术协作,联合开发生产一批家纺行业专用技术装备及专用纱线原料、辅料助剂,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到“十一五”末,吨纤维创造产值达到100000元,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

    印染行业: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到“十一五”末,先进设备比重要达到4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12000元/人·年,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针织行业: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到“十一五”末,具有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的针织装备比重要达到4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1000元/人·年。

    纺机行业:以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到“十一五”末,纺机行业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其中骨干企业达到15%,全行业劳动生产率达到70000元/人·年,主要技术装备产品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源于自主开发的产品占50%以上;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额占同期产值的30%以上。

    2.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强化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纺织强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

    大力实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确定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攻关与产业化。

    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一批值得推广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典型,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构筑产业链新体系。

    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研发、营销渠道的优势和内地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政策、投资导向作用,推进产业合理转移,鼓励沿海纺织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形成东西互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理产业梯度格局,促进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良性衔接,全面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继续推进和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地区建立纺织科技创新平台,并以此为基点构筑行业性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相关科研单位建设行业性公共服务体系的积极性。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包括五大服务体系:一是产品开发研究,二是质量检测、质量标准,三是培训,四是信息化,五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

    4. 培育自主品牌,提高跨国营销水平。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要循序渐进,实行稳定低端市场、开拓中端市场,突破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要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行业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纺织各行业、重点区域强化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

    鼓励有条件的纺织企业“ 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境外投资设厂或采取收购、租赁、合资合作等投资方式,在“十一五”末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跨国(集团)公司。

    5.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把引进外资同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外资企业国内采购,延长国内产业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6. 多渠道解决原料供需矛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内合纤原料建设项目的核准进度,鼓励具有合纤原料生产能力的民营资本进入,减少对进口原料的过度依赖。

    继续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加快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解决我国棉花的长期需求问题。

    7. 加强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作用。

    加强对纺织新材料及相关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环保、节能、节水印染新技术配套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广和认证;积极推动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认证工作,完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加强标准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标准化信息服务水平。

    8. 完善行业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和完善政府间对话和交流机制,加强行业组织参与应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关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健全行业运行和产品出口的监测预警体系,为企业提供客观、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