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出台政策拉动国内需求 保障轻纺工业发展

2009-01-08 09:52:37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纺企要走出困境,必须靠政府救急与企业自救并举。
关键词: 纺织 政策 信息化

     政策回放一:
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轻纺工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轻纺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几个月来,轻纺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政府决定采取相应措施,帮助轻纺工业走出困境。会议出台了六条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措施,这个被轻纺业界人士冠以亲切称呼的“国六条”,头条就是:拉动国内需求。
同是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10项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第2项措施是积极扩大内需,促进产品结构和布局调整。
关键词一:民生 通过民生投入拉动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公认来自“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而我们这几年增长主要靠前两者:出口和投资。中国经济外需依存度一度高达70%,在全球经济明显衰退、出口增长受阻的大背景下,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以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变得现实而紧迫。
内需如何启动?目前,中央已明确提出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各级政府部门也在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近一个时期以来,民生取向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投入的重头戏,各项民生工程和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项目得到了推进。
中央政府在第四季度投入1000亿元、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的十大举措,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而且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体力度最大的经济救援计划。政府挺身而出拉动内需,不仅能遏制国内经济增长下滑势头,提振国人信心,还将长期利好于新农村建设。
农村对纺织业意味着什么?一是市场,内需增长的最大潜力在广大农村和八亿农民。报载,在“家电下乡”政策扶持下,海尔今年在农村的销售翻了一番。政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是劳动力。十年来首次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企业的资金困难将得到缓解,而这里,正是农民工集中就业的地方。
把二者综合起来说,农村既为纺织业提供市场又提供劳动力,新农村建设对纺织业是双重的利好。有就业、有收入了,消费的欲望才能增长,纺织服装产品才有更大的市场。这是个良性循环。
“不能只投资水泥、钢铁等行业,过度关注GDP的增长,一定要投资基础建设以外的,能够让老百姓受益的、与民生相关的行业,使企业利润增加,员工薪水提高。只有老百姓手里有钱,同时又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拉动内需。”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是说。
目前,各地正在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将投资方向、扩大内需多与群众实际利益结合起来,与群众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群众就业机会。
提高收入、增加就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生产业”、“母亲产业”,纺织服装业自然首当其冲,也必须好好发展方能不辱使命。
 政策回放二: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轻纺工业“国六条”,第2~6条分别是:增加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关键词二:生产 制造业拉动原料和资本需求
有专家指出,以拉动内需来保证经济的稳定及增长,是一个综合的治理过程,拉动内需至少包含两大层面,其一是国内生产层面,其二是国内消费层面。生产层面主要是指制造业、加工业对本国原材料、新的生产性资料和资本的需求;而消费层面主要是国内个人及团体的购买能力。在衡量标准上,主要是企业的产出、销售,商业流通领域的流通额、居民的购买力等。上述指标是联动的,其中,PPI和CPI是它们之间联动效果的晴雨表。因此,在拉动内需上,只有在生产和消费(还包括流通)两大层面出招,才能真正见效。
以上列出的“国六条”第2~6条,无一不是为纺织服装企业“鼓劲”、“松绑”兼“雪中送炭”。在此想提醒企业的是:有了政策助力,也不能盲目生产,而是要瞄准“有效需求”而生产、为开发“新”市场而生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纺企要走出困境,必须靠政府救急与企业自救并举。
“自救的关键是纺企必须针对有效需求开发产品。”孙瑞哲认为,现在的有效需求包括农村需求和国外中低档消费品的需求。尽管国家提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刺激经济,但就纺织行业而言,急需提升产品发展空间的仍是巨大的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的内需得到进一步的刺激是行业的一大解困之道。“国外需求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中高档的消费转向了中低档消费。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内纺企不宜盲目走高端品牌路线,瞄准中低档消费也能赚钱。”
还不只是服装类产品的需求,孙瑞哲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只占到所有纺织品总产量的15%,低于1/3的国际平均水平。4万亿元投资所启动的大规模国内基础建设,将对产业用纺织品产生巨大需求,“纺企也可在这个领域谋求发展。”
  政策回放三: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9日出台10项措施,确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的第9项措施明确指出: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抓紧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服装行业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消费品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实现我国由消费品制造大国向消费品品牌大国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三:品牌 以自主品牌促进消费
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行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指出,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是促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和经济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在目前形势下,更对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外需放缓的形势下,出口压力无疑巨大。但对国内市场而言,生活必需品仍是抵御风险的主要引擎。正如温家宝总理11月14日在广东调研时所说,“无论是鞋子、服装还是玩具,都是生活必需品,不可能没有市场,关键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高竞争力”。
温总理的话句句切中要害又着实温暖人心。诚然,即使拥有“生活必需品”这一身份,纺织服装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
从生产方面说,服装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最早“市场化”的行业,产生“垄断”现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服装业是典型的品牌驱动型产业,产业各种资源的配置都围绕品牌而展开。这是服装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规范无序竞争、缓解成本压力。目前,一些企业长期以加工“大路货”和依靠“较低价格”来维持“薄利”的生存方式,在政策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诸多要素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已难以保持赢利。本来,作为“低门槛”的服装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杠杆建立起良性的退出机制,并利用资源配置和信用机制建立企业有效的进入机制。而金融危机的席卷、各种压力的重叠,无疑将这一进程加速推进。从长远看,这次“阵痛”将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建设自主品牌、享受品牌所带来的附加值提升将是产业提升的方向。而品牌贡献率提升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而且是从设计、营销、管理、发展模式等多角度创新。
再从消费方面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品质、风格、时尚、个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服装企业已经难以跟进消费者变化,更遑论引领消费者需求。而要在不断变化的内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品牌建设首当其冲,市场调研不可或缺,品质提升势在必行。特别是农村市场,不是不需要品牌,而是呼唤 “大众名牌”;不是老品牌们想当然就能占领的领地,而是成就新一轮名牌的赛场!
未来,真正能够拉动内需、站稳市场地位的,将是经历洗牌而新生的“中国名牌”、“世界名牌”企业。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