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15:35:55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仍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尚未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状态。我国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发达国家的10倍。这一组数据,显示出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双重危机,促使人们高度关注节能增效问题。当前,各行各业正采用各种手段节约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ICT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成为节能增效的“倍增器”。特别是在治理主要能耗大户——“油老虎”、“电老虎”方面,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信息化应用正彰显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
治理“油老虎”:智能交通疏导有方
资料显示,我国的石油现在52%都依靠进口,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安全。而在整个的石油消耗中,汽车是最大的“油老虎”。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约为1.85亿吨,而仅汽车工业耗油量就将达2.18亿吨。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使得现有的道路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而由于交通堵塞,导致汽车燃油消耗将比正常时高12%,车速越慢,油耗越高。随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汽车保有量增长至7500万辆,交通行业的节能工作更加紧迫。目前新增石油需求的三分之二来自于交通运输业,如果不在改进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实现突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统称为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必然选择。智能交通系统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等,其中电子收费系统是现阶段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应用的主要方面。
欧盟认为,通过利用ICT优化物流安排和智能流量管理可以帮助交通运输提升效率17%。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交通运输业带来了效率的显着提高。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和联网收费系统的应用,城市GPS系统与物流系统的结合,使得传统的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良好的交通诱导服务,使出行者更加便利、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带来了个人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贯通成网的情况下,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ETC)成为智能交通建设的重头戏。不停车收费能让车辆不必停车就能缴费,据研究,能使通行率提高30%。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省、区、市开展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建设,从广东省“粤通卡”联网收费系统开始,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北京、重庆、河南等很多省份都开展了联网收费系统建设,并积极吸取广东的经验。在福建厦门TD无线城市项目中,RFID与TD两大尖端技术相结合,已经实现了80公里时速下的不停车收费。荣获“国际项目管理全球大奖”优胜奖的“山东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项目”建成了山东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里程2600余公里,共173个收费站(包括14个临时站),1149个车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网络,实现了山东境内收费一票通,并使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等信息得到了很好的监控和优化,提高了高速公路使用效率,有力地带动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和附近省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治理“电老虎”:智能电网调控无忧
电能是能源消耗的另一大户,用电高峰纪录一年一年被刷新,给我们敲响了电能短缺的警钟。今年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4%,节电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专家指出,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想要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管控,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最近,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表示将在电网与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纤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这一事件再度掀起了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热潮,也更加突出了ICT在治理“电老虎”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在电网公司与用户端分别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智能终端,在分时段计价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更快更及时地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和实时的电价,从而调整自己的用电情况,甚至可以把富余的电卖给其他用户或电网公司。反之,电网公司也可以通过实时采集、统计、分析区域用电信息,随时调整电价,从而形成与用户的高效互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做到互动、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用电。电网公司还可以自动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营销行为提供依据,可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故障征兆即可马上加以维护,快速定位及隔离故障区域,从而提高电网的管控水平。这样的应用实例,可以说是典型的智能电网应用,同时也充分运用了传感器、物联网等多种信息通信技术。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祥珍强调,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电网末梢信息感知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电力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相关专家也表示,智能电网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其中更以信息化为核心。在智能电网的调度、管理、监控、监测等环节,信息化都大有用武之地。
有专家指出,现在重新强调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除了更注重安全可靠之外,还要着力强化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例如远程图像监测要提高清晰度、信息采集规模要进一步扩大等,这些都对网络带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借鉴通信公网的运营经验和优势资源,积极研究3G、4G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信息化需求。据了解,国家电网计划于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现代电网。
(责编:韩雨彤)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