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0 08:40:23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建设难,整合更难。借鉴他国的交通信息化经验,广东省交通厅正在结合自身的特色逐步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同时,作为交通部第一批部信息化推广工程,它也将在国内交通信息化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道路拓宽,路面平坦,里程增加,作为沿海地区的广东省,在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成绩显著。但正如防洪需要河流疏导与堤坝建设并行一样,仅靠修建道路是不够的,而要让它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智能交通的方式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潜能。
其实发达国家的公路交通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大力增加公路通车,提高公路等级,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优化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信息化及智能交通。
不过,要想真正达到终极目标——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首先要迈过几道坎。建设难,整合更难,经过八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摆在广东交通厅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整合分散的交通信息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这也是所有交通信息化建设者遇到的难题。那么,谁会第一个吃螃蟹?
面对复杂的交通信息数据、众多的交通业务系统以及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跨出整合的第一步?广东省交通厅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交通厅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信息中心)。
八年与五步
将整合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信息中心可谓事出有因。记得八年前,广东省信息化项目的第一个工程——OA系统就是由广东省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建立并推广的。可以说有了第一次吃螃蟹的经验,信息中心这次承担整合任务就有了一些借鉴和体会。不过回顾八年历程,广东省交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巫建文仍然坦言:“摸着石头过河”。
以OA系统建设为例,它的实施就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期望能借鉴其他行业OA的建设经验。”巫建文回忆说,“但是很快我们就失望了。”通过到其他行业对其OA系统进行取经、调查。他们发现,大部分OA系统都是失败的:要么系统设定的工作流程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相差太远,本身就无法使用;要么系统界面太复杂,无法在行业内推广;要么就是因为过分依赖开发公司,开发公司出现问题容易导致系统瘫痪和崩溃……
但是,通过与各级领导的沟通配合,并且自己培养开发人员,OA系统不仅最终成功完成,而且成为广东省交通厅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之后,巫建文和信息中心的领导班子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五步走的信息化路线图:第一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第二步,信息发布正常化;第三步,交通管理信息化;第四步,信息管理系统化;第五步,交通智能化。
经过八年的发展,我们正按照上述几个步骤前行,而这些年一路走来,也证明了我们当初的设想是正确的,而且国外智能交通在信息整合上也已经有不少成功经验,我们距离实现广东省智能交通的目标将越来越近。”巫建文对于此次整合重任可谓胸有成竹。
整合时机到了
并非谁都可以到达数据整合这一步骤,数据不够只能强调采集,真正到了整合阶段,也就意味着数据资源已经相当丰富。
据巫建文介绍,广东全省各交通管理部门积累的交通信息资源已经相当丰富,包括道路状况、车辆、驾驶员、交通地理信息等资源。而且,参与发布交通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完备,如网站,交通电台、电视台、街头路边的公告牌,电话、手机、路边动态信息显示板、交通信息网站等。
此外,进行采集交通数据途径与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专门组织的专项抽样调查和普查、公路普查和专项交通量或OD调查、定期报告、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集交通即时信息等等。
另外,在交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东省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硬件资源,如各高速公路的通讯光缆,各部门的网站资源,采集数据的各种设施(传感器、GPS),信息传输所需要的通信线路和资源、各种先进的数据存储设施等。
同时,交通和其它各部门对信息资源和开发应用出现了前所未的重视,包括交通厅系统、公安交通警察部门、交通集团公司、国土资源厅等都是交通信息数据采集、使用和发布的重要部门,与公路建设及运输相关的一些科研部门也是交通数据的组织采集和使用的重要部门。因此,建设全省范围的交通数据中心的时机到了。
数据共享的挑战
此时数据分散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尤其是随着广东省各种交通信息业务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交通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导致信息重复收集,无法被综合利用。巫建文将交通信息多头管理的问题归纳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各个管理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协调不够。广东交通厅、厅直属各单位、交通企业,甚至地市的交通、公路、航道等部门,都在管理着有关交通的不同内容,都有自己的业务信息系统,但是却无法充分共享。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关营运车辆、运输量、营运企业的信息,公安交通警察部门也在管理过程中,掌握了大量有关驾驶员、道路安全状况、道路畅通状况等的信息。按道理,这两个部门的数据都应该能互相利用,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合作,造成资源浪费,也无法提高管理效率。”巫建文一连举了几个例子,“又如,广东省公路局曾经组织过几次公路抽样调查,获得了大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在交通厅系统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成为其他管理部门,如规划部门、交警部门等的基础数据,但却无法共享。”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无法共享,管理者对信息数据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数据管理的不完善。很多管理者低估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少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也在重复建设,而且对在数据本身开发上也认识不足。虽然,广东省各单位已经经历过重硬轻软的初期阶段,但是巫建文表示:“这还不够,因为,信息数据本身才是关键,对数据的利用开发才是今后信息化工作的目标。”
借鉴他国经验
如果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利用,那么实现智能交通的目标也只能是空谈。但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整合来自不同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数据,还要协调各个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同时,还要在这些整合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各种新的应用系统。
巫建文表示:“在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各国都特别重视多部门的合作,特别重视交通基础数据采集、整理、维护和发布等环节的建设与管理。我们也参考了他国的成功经验,制定出自己的建设目标。”以他重点研究的澳大利亚为例,就经验来看,巫建文认为其中最为值得借鉴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通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机制,充分实现部门的协调。虽然澳大利亚交通管理体制与我国不同,但都涉及到很多单位,重视部门之间的互动是澳大利亚交通管理成功的重要方面。为了充分协调各部门,澳大利亚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其成员包括了道路管理局、警察部门、洲公共交通管理局。在特别交通事件期间(如大型运动会或节日),这个小组还有来自洲铁路管理局、私人租车和出租车管理机构、联络员。
第二,重视、鼓励公众的参与,达到与社会公众互动的目标。经过大量的宣传,澳大利亚每年从社区中得到的关于交通事件或其他情况的报告就达21.5万条。“行人过没有斑马线的马路时,都知道顺手按一下过马路按钮。这些信息都被系统记录,并为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提供数据。”巫建文举例说。
第三,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交通信息化建设。在几个大城市中,公众获取交通信息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互联网和电话是最方便的。
第四,以网络为主体,实现多种信息采集与发布手段的整合。交通信息中心在信息采集与发布方面整合了互联网、电话、闭路电视、电台等媒体,而用互联网作为通信方式采集与发布实时信息是优先选择。
“在交通信息化过程中,他们特别重视信息系统与业务的整合。要求充分实现信息从管理中来、又服务于管理的良性互动。”巫建文表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先进的技术是基础,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各交通管理部门的充分协调配合,在于如何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导向,并充分推动社会的积极参与。”
自有特色的信息整合
巫建文表示,考虑到广东省自身特色,整合推广工程预期达到并可考核的目标可简述为:建立一个网络、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出行服务平台和几个业务系统。
一个网络是:整合广东省公路规费征稽网和交通厅道路运政网,形成广东省交通虚拟专网,建立一个覆盖全省,联结省、地市、区县交通部门以承载数据业务为主、运行办公与业务系统的政务网络。
一个数据中心是:梳理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数据采集规程、数据标准化体系与数据接口技术规范,建立一个集中存储、共享、分发公路交通数据的公共数据平台,为领导决策和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一个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是:在数据中心整合各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升级已有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的出行,提供动态出行信息服务,而提供信息的方式,则整合目前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包括:互联网、移动商务平台、GPS等,建立起广东省信息最全的公众出行服务平台。
几个业务系统包括:一、网上交通行政许可系统,通过整合广东公众网站资源,受理26项交通行政许可事项,开发电子监察审批系统,接入广东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二、路网综合运行分析系统,结合公路基础数据库和接入的各类动态交通信息、报送的道路阻断信息,对路网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三、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在广东省交通专网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整合运政数据和规费数据,升级执法信息查询功能,最后升级为交通综合执法系统。四、公路建设市场信用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公路施工企业与从业人员、项目法人及项目工程等信息,建立公路建设市场的信用评价与管理系统。
目前,该整合推广系统正在建设实施中,在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将完成省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建设任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