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坪山愿景是对新区整体业务战略的解读,智慧坪山顶层设计基于《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和《智慧坪山五年建设规划》,融合了近年的新区经济社会指导思想,将其转化为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愿景。同时,顶层设计工作对新区各部门的业务职能进行了梳理,建立了《坪山新区业务参考模型》,为当前及后续的信息化建设确立了业务规范。
1. 智慧坪山愿景
根据对新区业务战略的解答,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智慧宜居、智慧营商、智慧政务的坪山新区,实现新区创新驱动、幸福低碳、集约开放,推动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要实现这个信息化建设目标,需要针对智慧城市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分析其不同的关注和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市民、企业、政府这些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各业务领域的关注和需求,分类描述各智慧愿景。
市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同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观可视的安全。结合智慧坪山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市民相关的愿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医疗、绿色低碳环境、智慧的生活服务、优质的城市管理服务。
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创新的经济环境,健康活跃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丰富的人才与信息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根据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企业相关的愿景蓝图主要包括包括三个方面,即:智慧的创客平台、智慧的园区、便捷的政企服务。
政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管理主体,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如何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社会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根据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企业相关的愿景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全方位政务感知、智慧的政务决策、开放的政务服务创新、敏捷的应急管控。
2. 业务参考模型
《坪山新区业务参考模型》根据坪山新区各区属单位的业务职能,对新区各单位业务范围进行了分类描述。业务参考模型共包括4大类领域、13 个子领域,包括42个三级业务分类和72 个四级业务分类,业务参考模型通过建立业务规范,将有效指导后续各区属单位的信息化规划,促进新区的信息化集约建设。业务参考模型前三级分类如下图所示:
(二)分层架构描述
分层架构描述将智慧坪山愿景转化为业务、数据、应用、平台、网络、感知各个架构域的描述,描述了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下图所示:
具体来说,智慧坪山愿景将转化为业务层各个业务领域的业务能力,进而通过应用层和数据层映射为IT 运行内容,平台层为应用层与数据层的快速实施、稳定运营提供能力支撑,网络层和感知层是整个IT 信息化的基础保障。
1. 业务层架构
业务层架构将智慧愿景和场景其转化为各业务领域的业务能力和业务需求,其中,业务领域划分依据《坪山新区业务参考模型》进行。
如下图所示: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子领域、交通管理子领域、能源和水子领域以及可持续环境子领域所需的业务能力;社会民生领域包括教育、文化和娱乐子领域和计生卫生领域所需的业务能力;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子领域和产业发展子领域所需的业务能力;政务治理领域包括城市战略与治理子领域和政务管理子领域所需的业务能力。
2. 应用层架构
应用层架构设计包含应用功能、平台运营支撑门户以及应用运营体系,为业务层架构提供支撑。如下图所示:
3. 数据层架构
数据层架构包括按统一数据标准划分的各单位业务生产数据、基础数据和支撑平台,其中各单位业务生产数据分类标准如右上图所示:
4. 平台层架构
平台层架构包括各支撑平台的设计,即应用引擎子平台设计、流程引擎子平台设计、数据处理子平台设计、服务集成子平台设计、通用组件子平台设计、移动应用子平台设计。如右中图所示:
5. 网络层架构
网络层架构包括支撑平台及应用的政务内外网,教育、医疗、视频专网及互联网接入。如右下图所示:
6. 感知层架构
感知层架构主要包括基于新区视频、地理信息、气象、空气质量、环境污染等政务信息的感知体系。如右上图所示:
(三)评估管理机制
评估管理机制是对新区原有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的补充和完善,主要由《坪山新区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包括相关流程及流程架构类交付物模板)、《架构工具概要设计》组成。
1. 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坪山新区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主要是为解决新区原有的《坪山新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坪山新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流程》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制定的。通过对原有组织体系、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顶层设计工作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即在新区各区属单位层面缺少统筹规划的环节和相应岗位设计,如右中图所示: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坪山新区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中规划建立起从新区到各区属单位的CIO 组织体系,并对原有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调整,将新区的统筹规划、项目推进职责在各单位层面进行了延伸。
其中,CIO 组织体系的设计如下图所示,后续将由部门CIO 团队来承担本部门信息化规划、项目推进及应用维护的职责。
对原有运行机制的调整主要涉及对规划管理流程的补充,及对原有项目建设管理流程的修订。本次工作对各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流程各环节输出物给出了技术指导。
2. 架构工具概要设计
为确保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可操作性,本次工作进一步设计了架构工具,做为评估管理机制的配套工具。根据该设计文档开发的工具将集中展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规划完成情况、各信息化项目进展等,在制度流程运行过程中为各环节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架构工具的原型界面如下图所示:
五、智慧坪山顶层设计的预期成效
智慧坪山顶层设计的工作是为了更好指导新区后续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本次工作预期在下述方面取得成效:
(一)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更好支撑业务发展
在智慧坪山愿景的指导下,整个新区CIO 团队将形成一股合力,特别是各部门CIO 团队这个环节,将在未来信息化规划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各部门CIO 团队将根据本部门整体业务的发展要求,统筹本部门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整个部门业务的发展。这将有效改变过去各部门以各科室为主体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信息化建设更好支撑部门整体的业务,从而支持整个新区业务战略的达成。
(二)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更为有力
未来,新区CIO 组织体系在信息化项目推动上也将发挥起重要作用。各信息化项目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招标采购、项目实施到项目验收将均有CIO 团队成员来跟踪把控,其中各部门CIO 团队将起到直接的把控作用,新区CIO 团队将起到统筹控制的作用;这将有效改变过去新区各项目全过程均由新区信息化管理办公室技术把关、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使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更为有力。
(三)新区信息化建设更为集约统一
后续,各部门信息化需求必须按照《坪山新区业务参考模型》明确到具体的业务分类,这就大大避免各部门或同一部门各科室内部业务需求的片面、孤立,从业务层面确保信息化规划建设的集约化。
同时,新区区属单位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项目均将依据智慧坪山总体架构进行,即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项目均需要依据现有总体架构中的业务参考模型、数据分类标准等制定架构,各层面CIO 团队成员将对信息化规划架构或项目架构进行技术审核。这将有效改变过去新区各项目缺乏业务和数据标准的状况,通过把控前期设计使新区的信息化建设更为集约统一。
总的来说,智慧坪山顶层设计在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攻坚之时,通过对坪山新区现有业务战略的分析,更加清晰确立了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愿景,通过建立智慧坪山总体架构、新区业务参考模型和技术标准,以及CIO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之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保障智慧坪山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将使坪山新区早日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