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ERP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2008-06-26 10:25:10  来源:万方数据

摘要:论文分析了在ERP即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具体操作,并提出了ERP环境下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关健因素。
关键词: ERP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Costingsystem,简称为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率进行费用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来归集各作业的成本。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的Gartn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ERP系统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在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并未提出明确可行的成本制度等等。而作业成本制度发展至今仍未获得广泛认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尚未广泛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制造环境。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ERP系统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合,必将使ERP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企业实践中真正的发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探讨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将作业成本管理引人ERP系统的结论,并分析了其中的具体应用和关键因素。

    一、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更科学,更先进,但是,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我国企业而言,尤其要考虑其适应性。孟焰在其所著的《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1、 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
   2、 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
   3、 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
   4、 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
   5、 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
   6、 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
   7、 较好的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可以说 , 我国企业在各方面都跟条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最后三点。然而ERP系统正是为了适应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 等一系列先进管理系统和思想,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施 E R P必然要求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同时ERP的运用也会促进企业流程的合理化。这些都决定了实施ERP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节约大量的人工和原材料,但ERP一直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基础,并没有注意到对其的改进,造成了在先进生产环境下的成本核算失真的情况。而作业成本法使用基于实际消耗的作业材料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使成本的分配更加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能够真实地核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及时反应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改进生产管理。
    二、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 麻省理工学院哈默教授认为,企业流程(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应为企业以输人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即要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业务流材进行改造和重建,寻求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由此可见,“为用户的需求制造的思想”是ERP和作业成本管理追求的共同理念。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目的是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作业链一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ERP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三、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ERP系统中产品成本核算模块要求能对成本结构、成本要素及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并生产单个对象或对整个一段时期的预测,它还要能进行基于价格或数量的成本模拟估算,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优化。相应地,作业成本法在ERP系统中的
   实施就要调整为如下几个方面:
   1、 ERP系统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从供应商到顾客紧密连接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各自独立且相互联系。从作业概念的角度出发,每个环节的功能实现都要耗费一定的作业量。因此,我们可以把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业务过程当作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于是,企业为顾客提供产品的供应链,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因而,企业又是价值在作业链上各作业之间转移形成的一条价值链。由此,就可以对ERP系统实施作业成本核算制度。
    2、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在ERP系统中,作业链和价值链得到扩展,包括了采购和销售环节。企业根据预测和市场状况作出生产计划,并根据产品施工图纸做出物料清单进行零部件采购,同时进行库存状态管理;经过一系列生产活动后,还要进行产品销售。因此,首先必须优选设计出最佳工艺流程,其作业的是否必要和增值性都影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再依据流程归集并划分各项作业,并应考虑作业成本计算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重点,合理定义和划分;然后依据收集的资源费用数据,把资源费用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输人ERP财务子系统的费用数据包括两种:
   (1) 凭借购货单、工资支付单等单据的数据;
   (2) 非财务性数据如机器台时、质量检测次数、调整准备次数等。收集费用必须完整,否则会影响标准成本的准确性;但有些数据可能不能取得,就要依据估计的费用进行分配,没有考虑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根据一定标准把相关的作业集合起来时,要依据作业成本计算目的确定集中程度,构成作业中心;各作业成本池构成同质成本库。
   3、产品实际成本结转与差异分析。
    ERP系统生产过程中,通过领料报告自动结转相应的原料成本;通过加工报告结转其他操作类成本;通过接收报告将原料费用、加工费用和订单费用结转到相应产品的库存成本。实际的费用消耗与理想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将自动结转到相关的差异科目。在作业成本法下多样化成本库的设置和多样化成本动因的采用,使标准成本控制深人到作业层次。作业成本差异成为ERP系统中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分析对象。将标准成本制度引人作业成本法,可得到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作业 成 本 差异=(作业实际消耗量一作业标准消耗量)*单位作业标准价格ERP系统 中作业成本法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强调产品的顾客驱动。以是否增加顾客价值为标准,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将作业成本区分为增值的作业成本和非增值的作业成本。增值的作业成本为标准消耗量与单位作业标准价格的乘积,即标准成本;非增值的作业成本为不利的作业成本差异。非增值作业的标准成本为零,其成本差异即为作业实际消耗量与单位作业标准价格的乘积,属于非增值的作业成本;增值作业的正的成本差异是无效率浪费成本,也属于非增值的作业成本。
   4、 改进成本预算控制和责任成本管理。在ERP系统中,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编制预算,着重于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活动的成本。它将间接成本划分成几个独立且具有相同性质的作业的成本集合。其步骤有:
  (1) 计算在每段作业区间进行每单位作业的预计成本。
  (2)计算完成销售和生产目标的作业量。
  (3)计算进行每项作业的预计成本。
  (4)形成根据不同作业编制的成本预算。
    四、ERP环境下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素
    作业成本法和ERP技术对我国会计行业来说都是舶来品,相对于西方,我国会计业的发展明显显得先天不足,基础没有西方完善,所以我们在ERP系统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就必须注意以下关键因素:
    1、 重视技术的吸收。在ERP系统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想要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保持实践上的成功,必须始终保持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实际的企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独特性更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实施作业成本法和ERP的整合时,不能够完全照搬,而是要吸收其精髓,摒弃不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旧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将最符合实际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进去。在改进适应两种技术的同时,我们还要发展自己的理论,用反映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来支持ERP系统中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践。
    2、 改变传统观念。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都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旧的观念与新的理念之间,势必存在着矛盾,很多企业对仍在使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以产品为中心”、“推进方式的生产方法”、“以生产调动为中心”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企业的员工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技术工人都要逐渐接受这些新的管理观念,才能顺利地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企业并有效实施。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很多不能满足ERP系统下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一系列复杂的要求。据近年对国有单位及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具有高等学历的会计人员只有20%左右,中等学历的不到30%,只有初级文化水平的会计人员达到一半以上。这种情况对我们使用ERP和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国家要加大对会计的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为整合ERP系统和作业成本法提供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4、 打下扎实的基础工作。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对实施的企业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效仿,一定要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引人并实施。目前,国内外许多先进的企业已经实施了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也有许多实施作业成本法或ERP系统失败的案例,这两种管理方法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而企业必须做好各种基础工作、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和ERP系统,并将两者整合。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