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10:41:42 来源:计算机世界
CAPP是工艺人员进行工艺过程规划设计时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它以被加工对象的各种属性(如机械产品的形状、尺寸等几何信息)、工艺要求(材料、批量、设备等)和工艺经验等为输入,以产品的制造工艺路线和工序实施卡片等工艺文件作为输出。它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CAD和CAM的纽带,是重要的生产准备活动之一。
在CAPP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计算机辅助规划(CAP-Computer Aided Planning)、计算机自动工艺过程设计(CAPP-Computer 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规划(CAPP-Computer Assisted Process Planning)等名称,这些名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被研究者们混用。在国际上,诸如制造规划(Manufacturing Planning)、夹具设计(Fixture Planning)、材料处理(Material Processing)、工艺工程(Process Engineering)以及加工路线安排(Machine Routing)等都属于工艺过程规划的范畴。
现代CAPP系统不仅是工艺人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而且也是功能强大的工艺管理系统,它既负责工艺过程的规划,又负责工艺的文件归档管理。在当今的制造业信息化浪潮中,又成为了PDM/PLM系统与ERP系统连接的重要中间环节。CAPP从PDM/PLM系统中获取物料结构和物料属性信息,进行工艺编制之后,向ERP系统输出物料清单和工艺装备等信息,以便ERP系统安排车间生产。这一过程已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CAPP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同时还为CAP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可以说,中国的CAPP技术已经从粗放式的技术模仿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虽然,在CAPP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但没有使CAPP技术停滞不前,反而更加速了CAPP技术的进步。
CAPP系统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企业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分布式的方向快步前进,正在为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发挥着自己的特殊作用。
到目前为止,CAPP在国内应用已有20年了,由于存在对CAPP系统的错误认识和实施过程碰到的实际障碍等原因,使得在CAPP系统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CAPP系统在国内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鸡肋”。
1.CAPP应是一种即装即用的系统。
该观点认为,CAPP厂商应能提供像CAD那样的CAPP系统,可以拿来即装即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购买一套CAPP系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花费精力去进行实施活动; 或者简单地认为,CAPP系统的实施是软件供应商需要完成的事情,而无需用户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协助实施,这种观点很容易导致CAPP系统实施的失败。
这种观点忽略了CAPP系统需要用户化和用户参与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了CAPP系统的自动化特征。一套完整的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涵盖了工艺卡片设计、工艺文件管理、材料定额、工装明细汇总、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且各个企业的工艺模式和工艺格式不尽相同,所以,不会存在一种万能的CAPP系统可以做到即装即用。任何一款CAPP系统必须经过用户化才能形成用户需要的系统,用户才能应用该系统产生效益。
2.CAPP应是一种自动化的系统。
这种观点源于对CAPP最初概念的字面理解,既然是计算机自动化工艺过程规划,那么,CAPP系统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涉,就能够自动地生产工艺过程文件。
当用户发现CAPP系统不能自动生成工艺时就大感失望。事实上,对CAPP的概念认识已经从最初的自动化系统发展到工具系统,不能再期望一种全自动化的CAPP系统了。这是因为,工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零件信息、制造资源、工艺专家知识等信息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工艺设计中涉及的许多工艺知识不具备精确的定义和严密的数学模型,许多问题是非确定性的,工艺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设计环境。目前,国内的CAPP厂商早已经将CAPP系统定义成为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而不是一种自动化处理系统了。
3.CAPP应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认为CAPP系统是一种工艺人员使用的系统,只能简单地生成一些工艺卡片等事物,没有将其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降低了CAPP的效用。CAPP作为设计与生产之间的桥梁,作为连接CAD与CAM系统的纽带,它涉及的部门较广,上至设计、技术部门,下到生产、采购部门,因此CAPP系统必须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