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16:40:09 来源:支点网
也许,在市场发热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清醒头脑,深入理解ERP实施的条件以及手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将ERP用好、用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武装自己。从五六十年代的EDP、七八十年代的MIS、MRPII到九十年代的CIMS和近期的ERP,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单纯的数据处理到信息管理、从闭环系统走向开环系统、从局部单项管理到全局综合管理的发展阶段。在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中,ERP正成为应用中的热点。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IT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ERP产品以及系列解决方案,企业该如何面对ERP的应用热潮呢?也许,在市场发热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清醒头脑,深入理解ERP实施的条件以及手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将ERP用好、用透。
反思之一、切忌盲目追从、过分炒作
ERP的产生与发展具体一定的背景,发达国家企业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社会网络化、竞争全球化,迫使企业必须采用更先进的系统辅助管理,由此ERP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许多软件厂商通过多年的MIS、MRP II系统的开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速了ERP的发展。而在国内一些媒体和软件厂商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大肆宣染和炒作,一夜之间,许多企业都推出了自己所谓的ERP产品,生怕慢了一步丢了形象和市场,其效果是你炒你的ERP我做我的信息系统,加上目前许多企业效益欠佳,无暇顾及于此。目前国内的ERP大都是以财务软件为基础,扩展一些功能如进销存而构成,或是将过去开发的几个管理软件拼装起来,这样的系统难以让人置信,至少有几点疑惑:连一个企业的MIS都未建成有能力建立ERP吗?这样的ERP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吗?作为企业自己能用好自己的ERP吗?
反思之二、如何克服管理变革的阻力
俗话说:“江山易移、本性难改”,ERP的应用必然会影响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这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直接影响ERP应用的成功。
反思之三、ERP系统的核心仍是计划系统
ERP是在继承MRPII基础上形成的,MRP II在国内应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计划系统未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国内市场的不健全、企业内部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工艺条件所限制,使得计划赶不上变化,从而导致整个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同样ERP主要增加或完善了与外部的接口,企业运作仍需综合平衡和协调,计划仍是关键。
反思之四、国内ERP厂商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如何
除代理公司外,国内标榜有ERP的厂商至少有十几家,无论是否真实,这些厂商或多或少将面对下面的问题:
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这不是简单的1+1=2,其复杂度可能会呈指数增长,许多企业作为专业公司可能生命期很长,而一旦规模扩大反而加速死亡;横向联合势在必行,ERP涉及的范围大,仅靠少量的游击队难以做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这是软件的精髓,别想把一块蛋糕独吞;自身信息化建设,目前绝大都数厂商信息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状况能真正说服用户吗?
反思之五、对ERP实施企业各类人员的分析
最终用户一般可分为领导、管理业务人员和IT技术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围绕自己的利益或需要会采取不同的态度:
领导:希望投入后很快就能见到效益,但不愿牵涉过多的精力,更不希望进行体制的改革,对实施的复杂性未能充分考虑;
管理业务人员:希望能减轻自己的工作,但又不损害自己既得的利益,否则会想方设法进行阻挠;
IT技术人员:希望借此能提高在企业的地位
由ERP实施失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实施ERP失败的企业,高层领导对ERP的认识往往不足,他们对整个实施未负起全责,而将其委让给信息部门或某个职能部门,结果因涉及到企业上层问题时难以解决。并且,实施人员的考虑过于简单,往往重点放在硬件(包括系统软件)环境的建设上,更关心的是选用何种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设备、技术上达到什么水平,对应用软件常一带而过、轻率从事,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转,这样,计算机的能力被过度夸大,生产自动化的思想被照搬过来,其结果措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因此,ERP的实施,必须有人的思想变革。
反思之六、对信息咨询企业的思考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观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只重视硬件投入,软件也需购买,软件投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许多企业已意识到软件特别是应用软件是整个应用的核心,这种观念的转变花费了近二十年时间,但总的模式基本还是用户直接与计算机厂商接触,最终应用的好坏,取决于厂商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良心”和自身的水平,因此选择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是业界提醒用户的首先问题,然而绝大都数用户不是行家,只能通过媒体、考察相关企业和厂商的自我介绍来判断,最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听天由命,导致花了钱未办好事。
近年来,企业改革进程的深入,迫切需要利用IT技术来全面提高企业和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应用软件从单项发展为综合,应用软件的实施更加复杂,它既涉及到技术本身更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等,这些完全依靠企业和厂商就难以解决,而信息咨询企业则是解决软件实施的最佳角色,这类企业既懂IT技术、又知企业管理和市场,既是双方的中间人,又是整个项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可以相信,未来信息咨询企业的前途非常光明,然而这类企业目前在中国这样的环境生存难度也很大,原因有:
.中国素有“万事不求人”、“家丑不外扬”的特点,企业小而全就是具体反映,而咨询企业在应用实施中必然要深入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对企业来说难以接受;
.观念改变有一较长的过程,目前企业对投资硬件、软件和它们的服务费可以接受,但对咨询服务、应用软件实施费用的投入难以接受,延用引进过程自动化时思想,以为只要安装调试完就可生产效益;
.咨询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咨询企业无论在组织模式、动作方式上均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而其咨询的对象则是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企业,其结果往往出现双方在认识问题、工作方式、工作节奏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而导致咨询失败。
这些问题固然存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深入,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特别是近年来MBA的流行,借用“外脑”已逐步被接受,因此未来留给咨询企业的是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咨询企业自我完善,既能认同企业现状,又能逐步引导企业。
反思之七、计算模式的选择
目前流行的计算模式主要是C/S和B/S结构,这二种结构在企业的全面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前者维护量大,导致总体成本上升,据国外资料显示,有50%企业最终因维护问题而使应用失败;后者在技术上存在问题,目前主要应用于查询。
在大型企业采用混合模式比较可行,即对进行大量数据录入的业务人员采用终端/主机方式,对进行统计分析等复杂处理的管理人员采用C/S方式,对领导层主要采用B/S方式,这样可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越性,使总成本尽可能降低,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开发的工作量可能加大,但选择一些可跨平台的开发工具,则能较好地解决。
反思之八、信息编码工作必须重视
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信息编码这项基础工作最为复杂,其复杂程度超过软件厂商的想象,许多软件的应用并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也不是用户不想应用,而是许多基础数据不能正确收集,其中编码是最大的问题,如在物资库存管理中,收发存并不复杂,其应用成功的关键就是物资编码和供应商编码工作能否做好,许多企业设备到位了软件安装了,但一投运,则发现编码问题难以解决,面对几万、甚至几十万条物资信息需要编码就束手无策,最终的很难谈上应用效果,再若扩大到整个企业其难度可想而知。
据笔者经验,一个企业应用MIS、MRP II或ERP等是否成功,只要了解其信息编码工作是否真正做好即,这项工作做好了,其它方面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反思之九、对财务软件的再认识
目前国内应用最好的可能就是财务软件,一方面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基础工作好,另一方面资金使用比较方便,购买软件相对容易,加上企业管理正从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市场经济下的集约型管理过渡,突出了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作为企业效益的综合反映和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更加受到重视,因此财务软件得到迅速发展,但冷静思考一下,财务软件真正应用效果好的仅仅是帐务处理,它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其它许多模块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其它部门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现在许多财务软件商开始进入企业全面管理软件的研制,他们往往是在已开发的财务软件基础上加以扩展,形成所谓的ERP等,这种思路笔者认为可能会有问题,因为财务毕竟是事后的核算部门,响应市场较慢,而将重点放在快速响应市场、及时平衡企业资源上是真正符合企业管理的需要,国外的MRP II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ERP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反思之十、ERP厂商和咨询公司在实施应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的工程管理,由于管理需求的变化是绝对的,想让用户在应用需求上签字以保证其不变是不现实的或仅是从商务上考虑的,但无休止的变化也难以接受,因此需要厂商认真分析,了解其变化的背景,有此变化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思想上的变通来解决;项目的商务问题与工程实施之间的协调,现在经常出现项目实施工程师与营销人员之间矛盾,这种问题既影响公司的形象也对用户不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整个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国外所走的弯路、教训,我们很难跳过,从拒绝->接受->发展->无序->有序,这是人的认识发展过程和自然规律,只能正视,并做好长期不懈努力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