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0 11:31:46 来源:制造业信息管理
ERP和精益生产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相互交融的时代,从两者的发展成型的历程来看,ERP似乎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一个行业准则,而精益生产则是制造业前进的一个目标,前者自发展以来似乎更注重理论的研究与管理角度的延伸,而诞生于丰田汽车工厂的精益生产则更注重于工厂制造生产要素的持续改进。长期以来在企业管理人员看来似乎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印象,ERP是整合企业全部资源管理的一套管理软件,而精益生产则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推行方法。随着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大有整合之势,彼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果说精益生产借鉴ERP的理论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反过来ERP吸取精益成本控制理论则是ERP走向完美的一个必经过程。
ERP与精益生产矛盾吗?
ERP强调的是企业自上而下进行的整体规划,基本思想是以物料清单、原材料期量标准以及企业自身的各种需求资源为基础,从而制定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进而延伸到企业物流、供应链等环节,同时根据需求与能力负荷调整和平衡生产计划,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控制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推进式的生产系统。
而精益生产强调的是一切以R20;JIT”为基础进行推进,即是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在需要的地点生产、制造、供给需要的产品。追求的是车间生产布局、生产控制流程、原材料物流路径、人员结构都较为完美的生产系统,以“5S”、“标准作业”、“QC手法”、“看板”等等工具在内形成包含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企业信息系统、企业整体制造资源等等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基本上是遵循拉动式的生产系统结构。
基于两者的出发点不同,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宏观概念,一个是推动式的生产体系,一个是拉动式的生产体系,如果仅仅从这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两者的确是一个矛盾对立体。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已经从最原始的大规模生产转向针对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生产,市场需求变幻莫测,能够预见到几个月以后市场的情况几乎显得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作为推式的ERP来讲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同样作为基于底层形而向上的精益生产,面对生产规模的突发性调整也是捉襟见肘,难道仅仅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就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吗?事实上,无论是由于两者的有意靠近还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原因,各大厂商推出的基于面向成本和供应链管理的个性化ERP软件正是揉和了精益制造理念的体现,与此同时精益生产也正是在借助MRPⅡ的基本理念来突破面对生产制造大范围波动的解决方案,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这两者是一体的。
虚拟工厂——ERP与LEAN结合的有效途径
如何让两者有效的结合呢?长期以来,较为普遍性的观念是两者不可共存,ERP是一个普适性的行业典范,而精益生产更适用于流水线组装式的行业。两者一个从大处入手,统筹计划,一个从小做起,精益求精,如何建立起沟通两者的桥梁呢?建立起虚拟工厂的概念,也许是其中方式之一,按照如下图的系统推进模式,在满足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融合柔性化因素。
与ERP基本思路一致,首先基于预测产生主生产计划,将主生产计划进一步细化为生产顺序,通过BOM产生物料需求计划,然后设定产品生产周期管理数据库,将两者融合成为工厂的虚拟生产线,再结合物料采购周期数据库、生产实绩与市场预测的修正产生虚拟工厂的概念。这样的好处在于:
1、 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将市场预测与生产实绩反映到未来的生产组织过程中;
2、 通过虚拟生产线的调整,灵活实行采购进料计划;
3、 通过中间虚拟生产线的调节,更进一步的降低产品库存;
4、 将物流反映到生产进度上来,实行准时制的供货体系。
事实上,在面向成本驱动型的ERP系统已经融合了一部分精益思想,精益生产更强调生产条件的同步化,如果ERP能吸取精益生产对于整体供应链的管理形态,将车间的生产逐层放大,最后至供应链的各个终端,那么ERP将会更全面也会更专业的向各个不同制造领域渗透。
虚拟工厂是基于虚拟生产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一种粗放型的虚拟生产线只需要提供产品生产周期和物流需求计划就可以建立起来,如果强调准时制的物流理念和协同效应的生产,有意进一步贴近生产线,导入制造执行系统MES似乎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MES对车间适时的管理控制手段,进一步加强了管控和信息的明确化。这样工厂生产的具体形态与ERP的大计划模式通过虚拟工厂的存在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与此同时设立了一个缓冲空间,使得市场的变化、外部条件的影响、人参与的因素等等都融合到了这个缓冲空间,使得生产制造更进一步的体现了“人性化”的概念,也有力的缓解了工厂客观因素的局限。
总之,精益生产与ERP并非一个绝对的概念,在ERP逐步完善的今天,吸取多种制造方式的先进模式,不管未来是走向个性化还有通用化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作为今天各企业竟相模仿的精益生产,并非是概念性的东西,其实也包含着多个方面信息化应用的因素,如果我们仅仅只停留在某一片面,也许就会像现在很多学习精益生产的企业一样,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相反精益生产所包含的信息化知识才正应该是我们积极学习的对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