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ERP帮助克服浪费 成功降低企业制造成本

2008-06-12 08:36:38  来源:CBISMB

摘要:去年是D公司的“成本管理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单台成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了10%,管理费用削减了15%。此外,在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产销率还提高了12%,利润基本与上年持平。
关键词: ERP

    ERP与克服浪费

    去年是D公司的成本管理年,在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利润与上年持平。丁总说,“这里有ERP一期的功劳”。现按照成本分析结果,公司的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ERP二期工程能否担当降低成本的重任呢?

    位于深圳市的D企业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制造企业。经过7~8年的成长,D公司已经拥有了若干“第一”的桂冠,如国内产量第一、生产能力第一等。在中国加入 WTO之后,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D公司面临极大的挑战,用总经理丁先生的话说,“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

    正因为此,D公司的ERP项目在开局的时候就被丁总形容为“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工程”。

    降低成本渡难关

    丁总心目中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利润=价格-成本。他的观点很直白,“价格我们无能为力,现在很少有厂家可以左右市场价格。我们要想获利,只能降低成本。”

    去年是D公司的“成本管理年”,通过一年的努力,单台成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了10%,管理费用削减了15%。此外,在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产销率还提高了12%,利润基本与上年持平。“我们总算抗过了最难熬的日子”,丁总说,“这里有ERP一期工程的功劳”。

    不过,虽然去年的业绩难能可贵,“公司未来的路仍然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丁总面前是一大叠的财务报表、成本分析、市场预测和生产计划,他似乎又在琢磨更深层次的变革。

    在公司上马ERP一期的时候,出于稳妥的考虑,没有将“关系复杂、物料庞杂、数据多样”的生产模块列入实施计划。公司当时的想法是,先把外围业务关系理顺,特别是财务、人力资源、计划、采购、仓储等,为最后的生产模块攻坚奠定基础。

    实际上,在实施一期工程的同时,D公司就组织采购部门、质量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了成本分析小组,分析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成本状况,以便确定各个部件、生产工位所需的材料消耗、人力和机时定额,对材料单价、人员工时单价、机时单价,按照不同的产品工艺进行测定,“这些都是将来做生产模块的基础数据”。

    二期工程的重点将放在生产环节上,对此公司决策层没有太大的分歧。但是,“二期工程是否仍然把‘提高效率’放在首位,还需要仔细研究”,丁总说。

    聚焦制造成本

    单是提高工作效率,让丁总和公司决策层感到已经无法更大幅度地挖掘潜力。按照成本分析结果,D公司的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70%以上,“看来降低制造成本是问题的关键”。与财务经理沟通了几次的结果,让丁总把眼光聚焦在“制造成本”上。

    但是,ERP二期工程能否担此重任,丁总心里有点吃不准了。

    这次,他没有直接把一期工程的实施顾问请回来,而是邀请本地管理学院的教授,到工厂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原来的咨询顾问,对生产现场的了解稍微欠缺一些”,丁总对这些顾问比较关心报表、数据、业务关系有一种担心,“对生产现场体验不深的话,他们很难看出生产过程的问题所在。”

    这其实反映了丁总对一期工程的评价。如果说一期工程的收获是“理顺管理结构、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效率”的话,D公司决策层希望,二期工程的重点将转向“产生效益”。

    只不过,丁总希望能从有制造经验的专家那里,得到这个效益“从何而来”的某种启发。“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丁总后来回忆道,“没想到我们自己感觉不错的车间、生产现场,还存在如此多的问题。”

    惊人的浪费

    专家考察D公司的生产车间、流水线、工序缓冲间和材料周转台之后,提几点意见,让丁总他们非常钦佩。

    专家发现,D公司的几个生产车间里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半成品库存很大。车间负责人解释说是为了“应付生产波动”。这种人为地增加半成品库存以平衡生产的做法,在专家看来其实是“掩盖了生产负荷的严重失衡”。

    “如果上下游工序之间,不得不靠‘囤积’在制品和材料的方法来控制生产节拍的话,这说明你的仓库、材料采购周期、生产周期、辅助作业单元等等,它们之间的配合有很多的漏洞和毛病”,专家在座谈会上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解释说。

    “这些成堆的在制品,其实是严重的浪费”,专家指出,“这说明制造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必要的资源占用、物料冗余、工时浪费,同时也占用资金。”

    专家的观点是,如果这些生产线上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不消除,即便上ERP二期工程,把生产过程“自动化”了,也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专家说,“更快速度的生产节拍,甚至可能引起生产线崩溃”。

    专家指出的“浪费”还包括车间布局带来的空间占用不合理、工序衔接问题、工位和材料的摆放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改造过来,整个生产线就处于很低效率的状态”,专家说,“更重要的是,流水线的价值转移会大打折扣。”

    经过几次交流,专家带给丁总和决策层的,是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叫“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

    通过反复学习和研讨,丁总逐渐认识到,围绕价值的流动,而不是物料的流动,用“精益制造”的思想改造公司的生产线,这才是ERP二期工程的成功之本。

    从泰勒到丰田

    丰田汽车的生产流水线上,每个工位上方都有一根绳子,工人在发现缺陷的时候,可以随时拉动这根绳子让整个流水线停下来,从而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丰田公司认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此外,丰田更进一步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生产线上一切与“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活动无关的活动。这些无关的活动是产生次品、惰性、借口、浪费的根源。

    今天,丰田开创的“精益制造”、恰时生产(Just-in-time)、零库存等制造模式,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先进制造的典范。

    在ERP建设热潮日益高涨的时期,人们普遍关注“回归基础管理”的问题。有人谈到了科学管理的先驱泰勒,认为合理计划、先进定额、流畅作业单元和定量检验,就是制造业ERP的全部含义。其实,“回归基础管理”并非是“回到泰勒去”。

    这种基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泰勒式”标准化作业,是建立在产品部件化、部件标准化、产量定额化、加工工序规范化的基础上的。制造工人被固定在以一定的节拍移动的生产线旁,从事简单、重复、极易熟练的加工工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然而,现今的制造业竞争,由于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和利润空间大幅缩减,未来的市场不再是大批量和技艺性生产为主要特征,多品种、小批量将构成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何在获得较高的生产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柔性,实现零库存、高柔性(多品种)、无缺陷,成为精益制造的主要挑战。

    丰田注意到,在生产线上常见的有7种浪费行为,这些行为对创造价值毫无益处:过量的制造、库存的浪费、次品、等待时间、加工时间、大量的移动动作。克服这些浪费的种种努力,正是追求价值流、精益制造的精髓。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