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数字化综合集成强化企业ERP应用

2008-08-19 09:23:09  来源: IT168

摘要: 1999年,公司开始部署ERP系统,后来有陆续实施了OA、SCM、CAD、CRM等系统,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公司管理层对企业信息化成效也是赞许有加。
关键词: ERP 数字化

   1999年,公司开始部署ERP系统,后来有陆续实施了OA、SCM、CAD、CRM等系统,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公司管理层对企业信息化成效也是赞许有加。
    1、 近海集团案例
    近海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供应商”。拥有十几项方面专利的公司品牌产品已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商标已在全球26个国家进行注册,企业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研发中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1999年,公司开始部署ERP系统,后来有陆续实施了OA、SCM、CAD、CRM等系统,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公司管理层对企业信息化成效也是赞许有加。2005年3月,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以实力之举入选“2005中国最具竞争潜力50家企业”,标志着公司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面对竞争激烈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变适求生”的原则,以最大化地追求顾客满意为工作目标,公司坚信自主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不断发展的基石。这些是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员工的共识。
    然而公司CIO却对企业ERP应用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另一方面,ERP应用亟待整合、深入和细化:由于各系统整体联系的缺失,企业业务部门数据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难以得到充分的表现,而信息中心投入大量资源对信息系统的维护收效甚微;企业信息系统虽然对企业发展曾经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说,从企业内部看,目前的信息系统并没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生产、成本控制精细化、对潜在问题的预警、领导决策支持等要求;从外部来看,由于数据的不一致,导致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等之间的交互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与供应链生态系统之间的深层交互与企业在此系统中持续健康发展。
    2、 深化应用的界定
    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将ERP深化应用概括为“集成、细化、持续改进”八个字。按照Gartener的定义,ERP系统要实现企业信息的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要“打破企业四面墙,管理整个供需链”,而就近海集团的现状而言,目前这种情况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公司ERP深化应用的第一步应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设计制造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等进行综合集成,概括为“集成”。第二步,实现了信息系统集成之后,ERP作为主要系统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这种作用要真正发挥出来,还需要对各子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功能细化,并使其深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一步概括为“细化”;之后,企业会不断的面临全新的市场与竞争形势,经过集成与细化后的ERP系统,或者叫整合的企业信息系统,果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第三步工作,“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适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促进企业发展。至于如何“细化”,如何“持续改进”,我们还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ERP深化应用的背景与需求
    宏观背景:当前的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型国际采购集团要求加工制造企业的创新、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综合能力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推出新材料、新产品,在企业内部,出现了企业个性化生产、准确的成本控制、决策支持、对潜在问题的预警等的现实需求;在外部,企业更加需要供需链、客户关系管理和内部管理连成一体,以满足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必须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与信息化系统建设及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综合集成。
    技术层面背景与需求: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近海集团已实施了ERP、OA、SCM、CRM等系统,理论上说,所有这些系统都应该真实的反应出企业的实时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衔接关系,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内各系统彼此之间互相交叉,却又存在一些互相矛盾的地方,导致有些数据的不一致,对决策支持非常不利。
    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系统和整体联系无疑是近海集团希望通过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的开展,促进ERP深化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营管理层面背景与需求: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的扩大,而在目前手工的、分散的信息处理方式下,内部生产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实现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无法及时和准确地获得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也日益激烈。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对企业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的供需链不够顺畅,从而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带来不利。
    数据不够准确,无法依此做出决策;在整个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主观判断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近海集团公司的决策者希望能够借助于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的深入开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升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然而,企业ERP的深化应用,该从何处着手呢?如前所述,Gartener指出,ERP要实现企业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集成是ERP深化应用的主要工作和关键内容。而国家所倡导的“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实际上旨在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内外部集成,充分满足企业对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协同管理的需求。所以,ERP深化应用可以从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的开展开始。
    4、始于综合集成,终于企业成长?
    显然,要满足近海集团对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及协同管理的这些需求,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在过程协同、创新环境、资源整合、知识管理和PLM管理方面需要继承公司已有的资源与系统,实现ERP的深化应用与数字化综合集成,来有效支持公司创新机制的高效运行。
    近海集团具有良好的数字化单元应用基础,已经初步建立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体系,综合集成应用需求迫切、目标明确。
    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在企业运营的各方面都采用了先进的软件系统来进行管理,集团自99年开始,逐步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系统,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办公应用、财务管理、MES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的信息化,建成了覆盖各分支机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应用为集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通过与自身管理经验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了软件的作用。
    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创新设计----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说,面向创新设计的数字化综合集成框架应该由创新方法组成创新设计系统,进而搭建一个基于PLM的创新开发集成平台。
    近海集团创新设计系统的任务主要由集团公司研发中心和各分公司的研发部合作进行。PLM为企业及其供应链组成产品信息的框架。它由基础技术和标准(如XML、视算、协作和企业应用集成)、信息生成工具(如MCAD、ECAD 和技术发布)、核心功能(如数据仓库、文档和内容管理、工作流和程序管理)、功能应用(如配置管理)以及构建在其他系统上的商业解决方案等多种信息化元素构成。
    敏捷制造----面向敏捷制造的行业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主要是支持我国企业快速、低成本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不同层次的产品配置的思路是在产品模块化的基础上,快速进行不同层次的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实现敏捷制造。部件的配置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开发新产品的需要;高端产品的配置主要是满足销售商的针对细分市场开发变型产品的需要;成套产品的配置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系统集成的需要。
    协同管理----由于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综合集成工程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协同化、电子化、网络化手段支持,使企业可以从容应对复杂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由于企业规模庞大,近海集团前期市场营销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营销成本过高,各分公司之间信息闭塞。营销队伍难以与国际接轨。工程开展后,由于信息的集成,全面提升了市场营销方面的协同管理水平,整合和集成市场营销力量,保证了各分公司之间信息畅通。
    近海集团作为国内该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行业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开发以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和协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突破多业务、多系统、多企业综合集成的技术难点,建立数字化综合与协同能力平台,实施集团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提升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增强了创新设计能力,为ERP深化应用进而带动企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海集团的将数字化综合集成工程的深入开展作为企业ERP深化应用的第一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始于综合集成,可以保证终于企业成长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只是迈出了ERP深化应用的第一步,我们接下来还有“细化”和“持续改进”的道路要走。其二,ERP的深化应用必然带来企业成长么?我们不能明确的说“是”,因为还需要保证整合后的企业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走样,并朝着企业目标前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ERP深化应用的路仍然很漫长,需要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深入探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ERP系统的深化应用一定要适合企业具体情况。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