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15:00:36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质是通过实施信息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使企业及其产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以及与其他专业技术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集成和共享,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转,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集团制造、网络营销,构建起供应商、企业以及用户间的信息互动平台,缩短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时间,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995-2007年中国机械制造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历程
中国机械制造集团企业管理系统建设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中,领导者起着十分关键的因素,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需要来自领导者的重视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实施能力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在“十五”期间,北汽福田、柳工、天拖等企业先后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巩固基础通讯网络,构建ERP、SCM等系统平台,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与业务运营效率。通过过去几年信息化应用实践,企业领导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作为海量数据高效存储、信息快捷通信的单纯技术应用,更是作为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优化产业链供应、增强内在竞争实力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大大增强了领导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我国加入WTO后,日本小松、卡特比勒等国际机械制造巨头纷纷登陆中国,使原本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企业领导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压力,必须将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管理优势。企业信息化应用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保障和提升企业日常经营水平,还在于通过信息化辅助领导决策和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随着各大企业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企业领导必将以大手笔、大力度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进行资源投入,全面建立起包括企业应用、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完整企业信息化体系,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统一规划、业务驱动、重点建设的原则,按照业务领域的划分构建关键应用系统,全面支持研发、物流、生产、营销、售后、质量、人事、财务、办公等业务流程,引领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推动业务流程的创新、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并大幅度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率。
当前,中国机械市场呈现出热销的局面,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特别是工程机械产品(如液压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等产品)销售几乎全线走高,年增长率超过了20%,成为国内机械制造系统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许多机械制造企业正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要。卡特彼勒、美国迪尔、日本小松等国际知名机械企业抢滩登陆国内市场,国内众多其他生产企业也纷纷涉足,这些都加剧了国内机械市场的竞争。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应对市场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这也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近年来各大企业努力推进企业管理改革,目的是以集团管控的管理模式驱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与市场环境竞争加剧,需要高效、务实的集团级业务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近年来在各大企业内部,先后以各专业厂或事业部(SBU)为单位,构建了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涵盖了人力资源、采购、财务、生产等业务。可以说业务部门与管理职能科室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增强。但在强调集团管控、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下,目前的业务单元级信息化发展状况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集团级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重点。通过集团级系统应用,增强集团在财务资金、战略采购、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控力度,并实现在集团层面上科学、合理的调配企业内外部资源(资金、物料、人力、信息等),更好地协调各SBU间的业务关系,更好地促进各SBU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厦工、柳工等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发展,以事业部、分子公司为应用主体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现已初具规模,这些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正在业务开展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信息化建设中单独开发,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缺乏规划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各类信息系统在技术实现、应用环境、数据库平台等方面的异构性,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数据沟通与功能联动。因此,随着机械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变得越发严重,使企业很难发挥信息系统整体效能。
随着企业内部市场化进程加快,各业务单元间的信息沟通、业务交流越发频繁,对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安全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旗舰的集团母公司,需要通过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各单元的业务运营状况;需要对大量异构的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整合,提高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水平以及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增强系统对企业业务与管理的服务、支持能力。因此,构筑跨系统、跨平台、跨网络、跨业务的信息集成应用平台,成为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十五”期间,国内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先后在集团层面建立了独立的IT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必要的技术规范、运维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机构内岗位职责。经过几年的努力,IT管理业务范围逐步覆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规划、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目前,各事业部以及下属公司的IT组织仍不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仍缺乏保障,使集团推行的IT管理制度、规范与信息化发展战略无法立即响应、快速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引入先进IT管理理念与规范标准,对现有IT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高IT服务能力与管控力度。
ITIL、Cobit等国际IT管理标准在国内越来越多大型企业的成功应用,为企业实施ERP等重大信息化项目与基础环境运维提供了经验。处于IT管理体制改革期间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应引入国际IT管理标准,建立完善的IT服务管理体系,完成自身的流程梳理,并建立满足服务需求的电子化管理流程;落实流程经理(包括:事件经理、问题经理、变更经理、配置经理等)等相关角色,明确信息管理部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统一事件受理中心,形成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为核心体系的应用架构;实现故障报修、服务请求的统一受理,构建IT服务管理系统,保证所有事件能在系统中记录和流转,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的数据与实际环境一致,为企业的信息化运维提供良好保障。
相信随着其建设的持续深入,信息化一定会成为机械行业企业集团管控的有力工具,照亮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