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让信息化成为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8-03-31 09:16:12  来源:信息方略

摘要:推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整合效益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和理念,来更加有效地管理更多的资源,让资源产生价值。
关键词: 集团管控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集约化过程中,并购和重组成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主流。但是,并购和重组,只能增加规模;能不能达到“1+1>2”的效果,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管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国际化、集约化的趋势,更面临加入WTO后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压力。
    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膨胀,企业的内部管控成为衍生的难题。如果整合后的人才、资源、技术、管理优势都发挥不出来,弄不好,会产生“1+1<2”的负面效果。
    推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整合效益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和理念,来更加有效地管理更多的资源,让资源产生价值。
    通过在国有企业集团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总结,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以下业务管控特点:
    多元化。很多集团基本都是多元化经营,下属各企业为了业绩、政绩的需要,只要是短期有利可图,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盲目投资,导致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资源分散非常严重。
    长期处于调整整顿中。由于企业一直处于“人治”的体制下,往往一把手决定了一切,同时对一把手的考核往往又是短期行为,缺乏长效激励机制。不少集团下的某些企业的一把手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导致企业的管理体系没法标准化,没法固化。而,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让主观的人治管理逐渐客观化,逐渐法制化,从而实现管理可控、管理可视、管理透明和高效。
    由于国有企业集团上述管理特点,国有企业集团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特点:
    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低。国有企业的信息化项目(例如ERP),往往在项目实施到中期,碰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在得不到有效解决后项目相关人都逐渐失去信心和积极性,最后不了了之。
    IT资产重复投资,浪费非常严重。由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公司的IT投资分散,综合成本极高。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缺乏持续性,很多投资在项目宣布失败后都付之东流。
    由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和特点,导致信息化在大家的口中就是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如果认真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面讲述的国有企业集团的固有管控特点所致,显然,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是多数集团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集团信息化的思路:
    根据集团的战略目标,抓住核心产业链的核心价值链,重点突破,做出典型,然后以点带面。在任何一个组织,典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效的。由于一个集团内部的企业会经常在一起交流,如果一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做的非常成功,加上宣传工作的辅助,其他企业马上都会仿效。当然如果一个信息化项目做的很差,那么其他企业都会失去信心。而且,一旦企业对信息化失去信心,要想重拾信心,那就难上加难了。
    对于集团的非主营业务,根据公司的财务管控或战略管控的要求,采取共享服务模式,国有企业集团尽管规模庞大,但是分析各企业的经营特点,完全可以分成几种模式,然后根据几种模式建立合适的集中的共享服务平台,供各企业共享使用。一方面节约了大量成本,不需要重复投资,不需要重复匹配IT团队;另一方面又利于推广集团的标准化内控规范。此外,集中共享服务平台由于汇聚了各公司的业务数据,对集团公司加强各企业的监管又是水到渠成,为集团的科学决策,统一调配、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持。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