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16:31:42 来源:CIO时代网
竞争情报是指一个地区或企业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进行的情报获取、情报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出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或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竞争情报边界”是指竞争情报活动的界线,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越过了某个界线就会违反相应的规定或准则,而在此界线内从事竞争情报活动,就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定或准则。
根据这种理解以及“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最高限度的法律”的原理,竞争情报边界可分为两大部分:法律边界和道德边界。从法律边界到道德边界,竞争情报活动所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强,也就是说有些明显是属于法律边界以内的竞争情报行为却越过了道德边界。这两个边界把整个竞争情报活动划分成三大块:非法地带、“灰色地带”以及合乎社会道德伦理的地带。其中,“灰色地带”指的是虽合乎现行法律规定但却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的竞争情报活动领域。由于社会道德伦理其实就是指一般的社会“情理”,因此可以把“合乎社会道德伦理的地带”理解为“合情合理地带”,为了简洁起见,我把它称为“合理地带”。这种划分排除了以下情况出现的可能:虽然合乎社会道德伦理但却为法律所不容。于是,凡是合乎社会道德伦理的竞争情报活动或行为一定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合理地带里从事竞争情报活动,那么你的行为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无可指责。在这三大情报活动领域中,合乎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是竞争情报活动的最坚实的地带,“灰色地带”是竞争情报活动的较松软的地带,而非法地带则是竞争情报活动的一片泥沼。
从竞争对手丢弃的垃圾中获取情报,是一种典型的处于“灰色地带”的竞争情报行为。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说这种竞争情报行为是不合法的,原因在于:
第一,隐藏在垃圾中的重要情报连同垃圾一道被竞争对手主动地、明明白白地丢弃了,是因为企业认为它已经没有用处,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是垃圾(尽管他们一时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潜在价值),而垃圾一般被认为是可以随便翻查的,只要这种翻查不造成垃圾的污染和影响垃圾清运、处理一方的工作就行。
第二,一般情况下,企业所丢弃的垃圾中如果含有有关本企业的重要文件,企业在丢弃前都会对之做出认真的处理,以避免重要情报的泄露,比如对要扔掉的文件用机器进行粉碎,对要扔掉的磁盘、光盘进行相应处理等。在做出这些必要措施之后,仍出现被竞争对手成功地从垃圾中拼组文件或恢复文件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情况,只能说企业的情报保密意识不强、处理措施不当以及处理的技术手段不高,反过来也表明竞争对手获取竞争情报手段的高明。
第三,更重要的是,企业所扔掉的垃圾是存放在公共场合或公共土地上,这意味着,企业一旦把垃圾扔掉,它就失去了对这些垃圾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处理权,也就是说不管竞争对手如何从这些垃圾中采用怎样的手段获取重要情报,企业已经无权干涉了。这反过来也说明,放在家庭后院或公司停车场的垃圾仍然是私有财产,是不可以随便去翻查或取走的。
第四,从世界范围来看,实践上,许多因为在竞争对手丢弃的垃圾中获取竞争情报所引起的纠纷的处理结果来看,也往往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合法的。比如美国雅芳公司为了挫败其竞争对手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收购企图,需要了解对手的战略计划,除了使用一般的竞争情报方法以外,还雇佣私人收集玛丽凯公司的垃圾,从中寻找笔记、报告和备忘录,从而引起纠纷。经过多次交涉,双方最后达成如下协议:雅芳公司可自由地拼组文件,但玛丽凯也有权查看从垃圾中找出的东西。深圳一家民营科技开发公司专门雇佣“破烂王”收集三家竞争对手的工业垃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该“破烂王”向这家民营科技开发公司提供了300多份有价值的资料,使之在竞争中保持了明显的优势。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对此加以约束,该公司的三家竞争对手对此行为无法阻止。
翻查竞争对手丢弃的垃圾以获取竞争情报,虽然构不成违法,但是这种行为与社会道德伦理是不相容的。这种行为的背后隐含了这样一种逻辑:只要获取情报的方法是合法的,这种行为就是无可指责的。这种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除了情报获取方法以外,还存在有关对情报的内容、获取情报的目的以及如何加以使用等方面正当性的问题。事实上,不管你如何回答,都掩盖不了此种竞争情报行为在社会道德伦理上的非公正性。因此,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员都不愿意将这种竞争情报行为为公众所知或被新闻媒体所发布,许多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公司也不允许他们的员工去翻查竞争对手的垃圾。
另一种典型的属于“灰色地带”的竞争情报行为是空中侦察,即利用现代空中摄影技术在竞争对手企业或厂区上空进行拍照,以获取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种竞争情报行为显然是合法的,因为拍摄者没有进入被拍摄者的领地,拍照的天空是公共拥有的,没有违反任何现行的任何法律规定或飞行标准,没有违反保密规定,也没有欺骗的行为。作为一个企业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单位(军事单位或部门除外),它的天空显然是开放的,而不是它所拥有的私产,只有在国家主权的意义上,才会有领空主权的概念,但即使这样也有范围的限制,领空主权的范围仅限于近地空域,而不限于外层空间。
这种竞争情报行为虽不违法,但是也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理由是:从竞争对手的上空拍摄获取情报会给对手造成损失,这种拍摄行为往往是在竞争对手不知情不留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这种拍摄行为还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也就是说,你拥有的先进空中拍摄侦察技术和设备竞争对手很可能并不具备。进一步来说,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竞争情报行为其实是钻了现行法律的空子,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竞争情报活动实践来说往往并不是最为迫切的(最迫切的显然是规范和处理明显违反现行法律条文的竞争情报行为),但这种竞争情报行为也确实为现行有关竞争情报活动的法律规定暴露其不足以及未来的修订提供了余地。
第三个典型的处于“灰色地带”的竞争情报行为是“反求工程”(又称“逆向技术”或“逆向工程分解”),是指对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经过拆卸、测量和化验,获取该产品的原材料组成、工艺技术和成本构成等经济、技术信息,以达到赶超竞争对手的目标。国际上对通过反求工程获取情报的做法一般认为是合法的,但是这种竞争情报行为如果以道德伦理的标准加以衡量仍然成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竞争对手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和时间代价才研发出来的关键技术,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并给竞争对手造成了损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国家对反求工程行为设置了限制条件或规定了其不可以实施的领域,比如美国《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允许反求工程的实施,但条件是仅仅为教学、分析和评价的目的;日本《电路布局法》也允许反求工程,条件是仅为分析和评价所用;欧共体《关于半导体产品拓扑图法律保护》也认可反求工程,但也同样设置了类似的条件。这表明,反求工程的实施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仅不合乎社会情理,而且不符合法律规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