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1 17:28:54 来源:售前网
投标是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售前人员在技术和人格魅力上的重点体现,同时,最重要的是售前的饭碗就在投标上得到保证。
做为一个售前,我参加投标项目无数,从最开始的幸运,到现在的心如止水,也经历了一个大喜大悲的过程,也算是在整个人生中比较欣慰的一件事情;当然,我要感谢曾经的公司同事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想,没有他们,也许今天我还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无知小子。
第一次投标,公司安排我编写整体投标技术方案,当时我仅仅是一个初级人员,技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就是码字比别人快点儿,记性比别人好点儿而已。那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在2KW左右,我们投标项目组一共5个人,我做技术总体,还有公司资深专家给予把关,一个做硬件集成,另外一个做软件实现,我除了整体还有需求分析和项目实施、维护等子项目,加上一个项目助理和销售人员做商务文件,时间是两周时间。
销售在这个时期基本上都是满天飞,我们和销售几乎就是电话沟通比较多,或者邮件联系,我真的感到非常幸运,带我的销售是一个大哥级的人物,对于我的问题,几乎是有求必应,常常是晚上销售与客户喝完酒回来处理我的邮件,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其实在投标的过程中,销售的作用非常之大,许多客户的信息都是销售不停的反馈给我们项目组的,而且总是能够让我们及时修正方向。
在这个时期,我们也会和客户进行沟通,有时候会把客户约出来喝茶(有许多售前人员往往将此项工作交给销售来做,其实没有必要,销售约客户可以,但是销售的技术水平是人所共知的,在客户与我们很熟悉的情况下,往往售前约客户更加方便一些,如果不成功再请销售帮助)。客户在这种时候一般比较配合,因为客户也想知道我们能否承担项目,尤其是对于技术上的问题,客户往往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是,有些时候也要防备客户可能是敌人的卧底,所以在约客户之间一定要和销售打招呼,了解目前在招标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客户而言,真正的朋友分两种,销售是帮助其解决各种问题的亲兄弟,无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售前在项目中是帮助其获得业绩或者是政绩的朋友,所以要自己分清楚,做为售前,你即使和客户再熟悉,也不能越线,否则客户和销售都很难做。
投标前,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报价,报价往往在最后一刻才确定,实际上这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来是防止过早暴露自己,二来是为了得到其他敌人的价格情况后做出调整,当然也有同时做两份报价的情况,不过比较少见。
现在,几乎所有的投标都需要述标,所以准备一个精美的PPT很重要,我能够成为投标小组的技术主管,我想也是因为PPT做的比较好。其实一个好的PPT主要是要对客户的需求分析的比较透彻,因为专家是没有时间去看各家的详细标书的,现在的标书往往是几百页,专家对各家的评判往往通过现场发挥,也就是现场表演(我们叫SHOW TIME),印象分很重要。技术实现在PPT中其实重要性不大(个人意见),还有比较重要的是熟悉客户的风格,所谓投其所好。比如我们本次投标的是政府部门,这个政府部门从网站到一般印刷材料都是蓝色的,所以我们就采取蓝色的基调,而且要配合政府的职能做为主要背景,并且尽量做到庄重,不要太花哨。做PPT往往需要一个提纲,在给客户演示的过程中,对提纲一定要多次重复,给客户一个深刻印象,不然客户会在你述标的过程中,最后忘了前期你讲的内容。
我在述标之前,还给每一个专家发送了一个小册子,是本次投标的要点回顾,让评标专家可以对照小册子听我述标,据后来评标小组讲,效果显著。
在述标现场,对于专家的提问,一般有两种回答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应对,都要对专家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发自内心的尊重):1、对于专家提出的技术问题,应该尽量用准确、简洁的话语给予明确回复,如果暂时不能给予明确答案的问题,也要尽量绕开(可以顾左右而言它,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就不会再纠缠了)2、对于是不能搞定的专家,可能是对方的托儿等原因,这种问题,比如专家故意问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特别是涉及竞争对手或者商业机密问题的时候,可以巧妙的暗示专家,这些问题不在本次投标的范围之内。上述经验都是多次述标总结出来的,刚开始,我也是又问必答的类型,结果获得了一个评语:此小同志很实在,想来公司也应该很实在,可以信任。
能够在这个项目中中标,我想主要还是销售的工作比较到位,不然我也不会那么轻易过关,真的,一直觉得自己进入这个圈子后,起步非常顺利,基本上没有太多挫折,不然,我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成绩,也许会离开现在的岗位。
如果评标小组留下你,那么意味着,你就很可能成为中标者,但是还要经历第二次考验,主要是现场回答几个专家讨论后的问题,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专家组(授权代表签字),然后就是等待。
剩下的工作,售前基本上可以很轻松了,如果结果暂时不出来,售前可以放松一下,如果是外地,可以游山玩水了,本地的话就很惨了,好像没有理由休息的。
无论是否中标,我都有一个习惯,在第二天做一份总结,将本次投标的各种技术问题,紧急情况罗列一下,也包括项目组织上的问题,然后找各种相关人员去探讨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或者请老大们指导一下,慢慢的,我发现自己改变了许多,特别是对人生的态度也更加从容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