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产品数据管理(PDM)在企业中的应用

2008-01-21 14:14:36  来源:万方数据

摘要: PDM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要想真正发挥PDM技术的作用,则必须考虑到企业实际的运行机制和相对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 PDM

  一、PDM系统的涵义、特点及功能

    1.定义

    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是在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数据管理技术,用于集成并管理听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过程及人与组织。它能有效地将从概念设计、计算分析、详细设计、一艺流程设计、加工制造、销售维护至产品消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产品数据及其各阶段的相关数据,按照定的数字模式加以定义、组织和管理,使产品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体质一致、最新、共享及安全。

    2.PDM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PDM作为一个支持不同部门、不同数据库管理的宏观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以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通过各种中性的数据接口来实现基于网络的各种图形库、文档及其他信息库的统一。

    集成性。CIMS系统的核心在于集成,即达到整个设计、生产的一休化,从而最优的控制企业信息流。PDM不是各个具备的数据库的管理,而是着眼于宏观上对信息集成的管理,将局部自动化上升成为整体自动化,将局部最优改造为整体最优。

    继承性。一个企业日积月累的设计结果在纳入PDM系统时,PDM系统应能保证其不作或少作改动。

    并行性。因为PDM系统是基干网络来进行管理,所以支持异地设计及管理,部门同时工作也应当是PDM系统的基本功能。它能保证信息的频繁更改及时反馈到各个行单元不至于造成各个并行单元因信息滞后冗余、数据库管理混乱。

    3.PDM系统功能的组成

    目前,国外计算机软件公司相继开发了许多PDM系统产品,大多数成熟的PDM系统都拥有一些共同点,诸如使用环境全面、质量可靠、规模可变等。它们适应性很强,不同的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方便地进行选用,接口已图形化,并易于操作。从产品的数据管理需求提出PDM的应用功能主要有:①产品结构的管理。建立并维护多种形态的BOM表、产品技术状态及相关联的结构数据;②资料库与文档管理PDM用丁文档管理的对象可以是原始档案、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③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产品设计的修改、跟踪和控制。④产品配置与变更管理。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建立和管理产品的产量和结构.提供产品结构树的多种视图。

  二、PDM在企业的实施

    PDM是目前世界上相当热门且飞速发展的技术。根据美国CIMdata公司预计,今后数年内,每年将以30%的年增长率发展,带来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通过减少用户的信息查访时间及设计变更的通知时间以及设计人员之间不便的协作环境,可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PD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是对我国实施企业设计过程自动化、CIMS技术或并行工程的大、中型企业,PDM将成为不可缺少的支撑技术。

    1.实施原则

    PDM的实施原则是效益驭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PDM具有鲜明的企业特性.各个企业需求差异很大PDM的实施一定要本企业化,需要企业和电脑公司、应用单位的有效合作。

    2.企业要确立实施PDM的现实目标

    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实施PDM的目标应定在以下方面:①电子数据存取。②设计检索/公用信息检索③数据组织/数据挖掘。④工作过程控制。

    3.企业实施PDM的工作步骤及关键问题:①人员组织。②网络建设。③建设企业编码标准④搜索企业产品信息,建立产品技术数据库。⑤建立与产品相关的支持数据库。⑥对企业数据进行组织与挖掘⑦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上作过程信息变更管理。

    4.企业在应用与实施PDM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①PDM技术上企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计算机化与自动化程度越高,系统越庞大,越离不开它。②PDM技术的应用与实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支持及管理层的参与。③PDM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是一渐进与扩展的过程,不能寻求短期效应。④PDM技术的应用不同丁CAD,CAE等其它技术。不能拿来即用,必须根据应用需求,改造其系统,使其能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让用户适应PDM系统的应用要求,所以必须有很好的开放性,⑤由于PDM技术的复杂性,它的实施必须有较强的根据需要技术支持。

    PDM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要想真正发挥PDM技术的作用,则必须考虑到企业实际的运行机制和相对已经习惯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重构,科一学配置,从而开发出来的PDM技术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使企业发挥协同工作的优势。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