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 13:14:19 来源:信息系统工程
"我可以把好人说瘸了!把瘸人说瘫!"
这是2001年春节晚会中,赵本山在"卖拐"小品里最经典的--句话,而就在今年2002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确实兑现了他的诺言,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送上轮椅。在一片欢笑声背后,一位咨询业专家内心却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所有咨询业的同仁,都应该好好看一看这个小品。"当他面对记者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现在有些人在大淡、特谈BPR,BPR(企业流程再造)这个水很深,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在咨询专家、ERP厂商的鼓动下,盲目进行BPR,弄不好就会让企业陷入这个泥潭。"
包办婚姻的幸福BPR与ERP两者,从他们涎生之初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甚至可以说他们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在西方,你很难听到将两者相提并论的观点。但是在中国却大相径庭,这是有历史机缘在里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九十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历程。舶来品MRP、MRPII、ERP在中国称的上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人们开始反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最终归纳到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成熟,企业-一味的要求引进的管理系统要不折不扣地按照现有的流程进行实施;其次相应的管理软件业不成熟,不能够及时的对企业需求做出调整;另外就是咨询业还处在萌芽阶段,也就是底气不足,仅仅是按照企业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能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这个时期,三方面的矛盾卜分明显,矛盾的激化,直接影响了企业实施ERP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开始思索解决矛盾的方法。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应该对企业原有的流程做出适当的重组、再造,以便适应引进的ERP软件。而这种想法必须要赋予一个管理名词。通过对照比较,九十年代初期产生的BPR概念,走入了中国人的视野。由于这样的原因,给中国的企业造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就是企业要实施ERP,就必须进行BPR,只有这样做才是--个正确的道路。但这似乎淹没掉MichaelHarmer(迈克·哈默)这个BPR的缔造者原来给予BPR的定义。
它就是对企业原有的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做彻底的重组,取得戏剧化的改善。而这种管理思想的产生,又和当时美国企业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九十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开始崛起,他们的力量已经开始动摇美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上的主导位置,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种变革的思潮,成为当时美国企业最为热衷的话题,而BPR正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企业已经再一次的崛起,因此西方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谈论BPR这个概念。
通过BPR在美国和中国不同发展历程对比,人们就能够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究其历史渊源,BPR、ERP本非同根生,但由于中国所具有的特色,将这两者作了一次"包办婚姻"。金达仁(国内知名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是信息化领域的学者把BPR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他们把BPR同ERP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媒体的宣传,给国内的企业用户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BPR仅仅围绕ERP或是信息化来进行。实际上BPR是广义的,动态的。
"修正"主义的胜利虽然"卖拐"已经让赵本山演绎成一个经典的骗局,但是冷静思考企业到底需不需要BPR,尤其是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到底要不要引入BPR,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中国,BPR的内涵已经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迈克,哈默原先对BPR的设想"希望彻底的通过业务流程改进,给企业带来原来预期都没有想到的改善。'已经被国人进行了修改,而这种修改是否合理,而且到底应该如何重新定义,专家和学者都存在各自的看法。
金达仁先生指出BPR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点应该是在"变革",如果从"变革"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永远的BPR。金达仁认为BPR的出现并不是简单为了ERP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而是要着眼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需求,这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企业实施ERP、BPR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求。今天企业要做ERP,企业就必须要做BPR这是毫无疑问的,是相辅相成。另外企业即使不做ERP或是ERP实施完之后,也要进行BPR。因为市场在变化、用户需求在变化,使得企业也要变化,来适应市场,所以企业要不断的BPR。因此人们今天在谈论BPR的时候,应该更广义的,更开放的,具有前瞻性的或是更完整性的看待BPR。BPR的思想应该一直被贯彻到企业的管理之中,但是不同的时间段,BPR的内容、形式、方法,要素、手段应该有所改变。而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有迈克哈默的想法。BPR在不同的时代中,对待不同的企业,BPR所涉及到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迈克哈默对BPR的描述,更像是一个文学上的字眼。对于企业来讲,将其业务流程作彻底的再造,风险太大。如果一个企业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不需要进行迈克哈默所提倡的那种激进的做法。'SAP咨询部高级业务咨询经理张文先生在对BPR的理解上,同金达仁先生有些近似。"企业需要做BPR,但要看如何重组,以及重组企业哪些部分?"张文先生认为,应该是企业一些流程环节中,正处于瓶颈状态的关键业务。企业应该对他们进行根本性的审视,彻底的改造。
今天的BPR要做的正式这--点,这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是最高的。例如:企业的瓶颈是采购问题,而这个问题是采购分散所造成的。分散造成的原因,从企业总部的角度来看,各个部门都有采购行为,企业总部无法进行监控,漏洞也比较大。因此在做BPR时,企业就会强调其在采购流程上的重组。换句话来讲,并不是对企业整个,或是从财务链条上所有环节进行重组。
"不能把ERP-~BPR之间隔离开"张文先生指出"现在已经很少有企业期望ERP项目仅仅是为了将手工系统植入到ERP系统之中,他们更多的是要获得一种新的管理思路。从而对他们的管理进行一种改变和提升。"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任何一个ERP项目不可能对企业不带来一定的改变。即便是国内-些小的应用软件开发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也都会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改造。除非是软件开发商,直接到企业里面针对这个企业单独开发一套应用管理软件。但这样的情况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是失败的。
同时张文先生也强调BPR+ERP的结合,是一种必然。BPR是一种总体规划,是未来企业蓝图的规划,提出-个总的指导性的方针和流程的设计。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企业在未来ERP实施当中,才可以将BPR理念贯彻落实。每次BPR对于企业都是一种痛苦。如果BPR与后面ERP的实施脱节,那么在ERP的实施过程中,又要进行再次BPR,企业又将面临再一次的痛苦。因此企业在做BPR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今后在ERP过程中的可实现性,否则BPR所谈到的东西就是纸上谈兵。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在1999午10月启动了ERP项目,在正式实施前,企业领导发现这个项目之中会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较大的改动,因此聘请ERP领域的专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将近-年的培训。此后企业又针对ERP的管理流程,进行数据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上的负责人都参与进来,希望他们通过模拟环境尽早的感受ERP管理的特点,同时还能够在模拟环境中发现系统潜伏的一些问题,为今后ERP的实施和二次开发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这种在流程管理上的经验,值得其他制造行业在ERP实施过程中进行借鉴。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