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7 09:35:20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原中共长沙市委副书记、长沙市三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现任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合泉同志,分管全市农村工作十年,在离开农村工作战线转入人大工作时,写了这篇调研文章,对事关全局、意义重大的农产品加工业陈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意是在呼吁社会各方、党政各级领导进一步关注、重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大胆作为,有所作为。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特编发此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肩挑两业(农业、工业)、惠及三方(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9.3%。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三基”发展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长沙市经济发展中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仅长沙县百里茶廊2家规模茶叶企业,就带动当地9个乡镇近7万亩茶叶种植和20多万农民增收。为加快推进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领域发展,我就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体制创新、结构升级、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等方面作了一些调研,现陈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曙光初露
通过调查,我深切感受到,长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来势看好,特别是近三年来,多举措共同推进,全方位提升水平,思路是正确的,步伐是坚实的,成效是明显的。至2007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290亿元,为2003年83亿元的2.5倍,年均递增38%。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236家,带动原料基地320万亩,带动农户63.5万户,直接为农民发放劳务工资29.7亿元。许多数据充分表明,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曙光初露。
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85家。2007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79家,比2003年增加24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7家,比2003年增加33家。全市规模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35.5亿元,增加值71.1亿元,实现利润14.5亿元,纳税6.87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加加集团去年完成产值12.22亿元,销售12.08亿元,实现利润9811万元,纳税3852万元。湖南南山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9亿万元,上交税金2250万元。龙头企业的崛起,将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名品名牌大量涌现。长沙市已有9个农产品加工品牌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占全市全部国家免检产品的三分之一。有10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39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42家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有28个农产品获湖南省名牌产品,27个农产品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加加酱油、湘妃醋、怡清源茶叶等9个产品分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这是长沙市实施农产品加工名牌战略取得的历史性大突破。品牌既是品质更是形象,长沙农产品在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日渐增多,正经历着由品种向品质、由“杂牌”向名牌的战略转变。
三是聚集效应开始形成。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开始向专业科技园区聚集,逐渐形成园区聚集效应。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面积达11.47万亩,已开发面积2.76万亩,已入园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53家,年农产品加工产值70多亿元。隆平高科技园、望城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均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望城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8亿元,先后引进了旺旺食品、亚华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20多亿元。隆平高科技园入园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家,并建立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浏阳现代农业园突出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目前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0多家。这批发展渐入佳境的专业园区,将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发挥其速生快长的“温室”作用。全市“专业立园、特色兴园”的成功经验,正在全省、全国推广。
四是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长沙市已经基本跳出就加工抓加工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产业化的系统理念,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以每年一届的红星农博会为契机,加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重点建设和培育了红星、马王堆等8大农产品市场。通过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保质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市已有各类农副产品市场140多个,其中年交易额过50亿元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个。
五是新项目启动有力。近两年来,长沙市以加大投入、增强后劲为重点,突出抓了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示范效果明显的新项目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新开工建设和扩改项目共达56个,完成投资65亿元,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目前已有加加酱业(扩建)、亚林食品、明园蜂业、怡清源茶业、湘丰茶叶、金兴木业等一批新项目竣工投产。这些重点项目总投资20.26亿元,规模5000万元至1亿元的7个,1亿元以上的7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增强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长足发展的后劲。
二、步履艰难
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以下四个突出问题,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是龙头不大。长沙市农产品加工业,刚刚告别“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作坊式阶段,屈指可数的规模企业,大多处在发展初期,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已经挂牌的国家、省、市龙头企业,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对同行业还没有起到引领牵头的作用。一些传统大产业,如稻米、生猪、蔬菜等支柱产业,既无大的龙头企业,又无行业协会,更无经营规章,中小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品牌林立、相互制约。
二是投入不足。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既要承受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风险,又要接受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风险。金融部门对其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的贷款慎之又慎,论证评估特别严格,贷款规模从严控制。有些产品质量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常因资金短缺而沉浮起落、徘徊不前。尤其是科技投入微乎其微,全市规模企业每年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0.5%。
三是品质不高。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多次加工增值能力较差,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重要障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含量不高,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更少。现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学科很少,为数不多的专业学科所授知识与现实需要往往脱节,企业急需的科技适用人才奇缺。
四是环境不优。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大,利润空间比较小,税费征收比例低,不少地方领导对农产品加工业看得不重,顾及很少。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许多支持、鼓励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加工企业、产品基地和生产农户之间,在形成产业链条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行业比较,面临的困难要多一些,发展环境要差一些。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