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

2008-03-07 11:04:41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摘要: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着力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扩大广大农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着力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扩大广大农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扩大基层农民民主力量,对农村民主建设高度重视。

    而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正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推进民主管理方面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一)农村信息化设施不完备,信息资源匮乏。

    目前,农村信息化设施已有了明显的发展,信息资源有所增多。我国农业部已经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各省份都初步建立了一大批服务“三农”的网站和业务平台,电信企业纷纷在全国范围推出了面向“三农”的特色服务品牌,如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中国移动的“农信通”、中国联通的“农业新时空”等。“村村通电话”工程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取得进展,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8.9%。但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看,当前农村信息化设施尚不完备,农村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如通过有线方式接收电视节目的普及率相当低,导致许多频道的节目农民无法收看到,如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很多农村地区就无法收看;另外,农村网络普及率相对较低,目前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同期乡村网民普及率仅为2.6%,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尤其是面向村民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公共上网计算机几乎没有。农村信息设备的欠缺和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民的信息渠道相对狭窄,对国家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还缺少直接的获得途径。

    (二)从农村信息内容上看,内容单一,表达方式呆板,缺乏对广大农村群众的吸引力。

    如果农民对信息内容不感兴趣,即使信息基础设施再完备,也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涉农网站虽然不少,但信息内容重复,栏目设置相似,报道内容雷同,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太少。同时,信息时效性也较差。目前农业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表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使用户得不到有用的信息,以至于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相应较低。还有在表达方式方面,数据库大多是文本型的,以文献为主,缺少细致讲解和动态视频的生动演示,难以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三)农民信息素质低,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工具。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在农村4.8亿的劳动力中,小学文化以下的占40%,初中文化的占48%,高中文化的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为1%,文化水平的制约使得农民的信息素质相应偏下。虽然广大农民对致富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信息的反映不够灵敏,以至于错过一次次致富的机遇,农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传统的社交方式,通过面对面口头交流来获取信息,对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节目、报刊获取信息,并不掌握其方法和要领,多渠道、多方式、多方法、多途径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而且,缺少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农村信息化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对现有信息设施利用不充分,未能发挥农村信息化成果对实行民主管理的推进作用。

    虽然政府部门对农村信息化和村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但对现有信息设施的利用还不到位。如各行政村都设有村务公开栏,公开栏中显示的内容应当有各种关乡村管理的各种事务,而且对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在决策前就向村民公布,但现在大多数村务公开栏中公开的项目很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数字不具体,有时只是公布几张统计报表,对农民真正关心的热点,如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招待费开支等问题,却没有公开。而且很多行政村对重大工程建设、大笔财务开支,都没有做到在实施前向群众公布,而往往是事后公布。这些情况造成信息化设施虽然具备,但信息传递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有些地方的信息化设施成为村干部搞形式主义,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工具,大大削弱了农村信息化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加大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村务的难度。

    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继续加强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

    要让农村信息化在推动农村民主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靠农村自身完成是不现实的,农村信息化工作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特点,政府和涉农部门应当提供无偿的支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要对村集体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实行重点资金支持;扶持村集体配置计算机并上网,实现村村有1台公共计算机并上网;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广播信号转播塔等传输设施。

    (二)改善农村信息服务,增加民主信息内容。

    丰富的信息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而且能够使农村信息化真正发挥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各个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涉农信息共享,改变信息重复和垄断使用的局面,并对农民的信息需求加以调查,保证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公司通过商业手段来运作农业信息服务的提供。通过完善的信息服务,收取一定的信息使用费用也是可行的,这样不仅可以开发我国的信息服务市场,而且合理的费用也会使农民接受,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在提供信息时,以充分调查农民的信息需求为前提,不仅提供农民急需的致富信息,还要注意提供民主建设方面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宣传民主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设备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渠道。

    就农村的主要信息设备来看,比较普及的主要是电话、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等设施,目前这些信息设备在推进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要让现有的信息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如村广播室,不仅可以每天定时广播一些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等信息,更可起到宣传国家惠农政策、扶贫政策及村务公开等与农民参与村务管理有关的信息。村里的信息栏也应当由村干部负责定期更换信息栏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栏向村民传播民主法制观念、市场观念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村务决策。这样一来,可以不断更新信息,真正成为宣传的工具,还有利于村务的公开,使村民参与到民主管理中去,并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四)举行形式多样的信息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关注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是农民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必备的信息素质,但由于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农民的信息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应针对农民的实际状况,举行形式多样的信息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去除传统落后观念、培养农民信息搜寻和选择能力,帮助农民逐步提高信息化素质。如通过“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对农村干部进行信息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信息素质,进而发挥村干部在农村信息素质培训中的辐射、带动和骨干作用。还可以将信息知识内容纳入普通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的教学内容,使不能升入大学学习回村务农的农民提前受到信息素质的培训。另外,在各县电视台开办农民信息知识讲座栏目,也是使农民了解信息的一种方式。具备一定信息素质的农民才能更好地享受农村信息化果实,更充分地接触民主观念和民主生活。(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