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7 14:10:43 来源:本站原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是本次“两会”代表们十分关注的话题,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徐龙的一份《关于以信息化手段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却十分引人注目,他认为,要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水平,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解决8亿农民医疗保障的一项“民心工程”(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当前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十一五”规划,计划2010年达到农村80%以上覆盖面。
但是,当前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民“小病养、大病扛”现象仍较普遍。农村定点医疗机构水平较低、医务人员不足、医疗设备老化,“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民工进城“望医生畏”。我国进城打工的农民人数多达2-3亿,其中的绝大部分未能享受到城市的医疗保障,需要自己额外支付看病的费用,大约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为80元,“看病难”是压在农民工群体心头的一座大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还缺乏相对规范的统筹补偿方案、基金管理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监督办法、农民补偿结算和转诊规定,加之有些地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管理粗放,手段滞后,部分医院用药、检查不合格,存在“小病大治”现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感知欠佳。
针对上述问题,徐龙在建议中强烈推荐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他建议:一是要建设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可实现“三大功能”:一是健康医保信息一体化,不仅有参合、补偿等基本情况和数据,还有农民的健康档案,逐步建立起对疾病预防、疫情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信息化应急机制,为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直接的信息支持;二是合作医疗管理一体化,提供在线审核、网上结算、实时监控和定期披露信息,合理统筹医疗资源,有效监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城乡医疗一体化,通过制定异地医疗审核和转诊流程,做到“异地看病,属地报销”,让到城市务工的农民“敢看病、治好病”。“建议优先建立医疗保障信息化平台,享有及时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是目前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影响面广泛。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信息化平台功能。”
二是整合城乡医疗资源信息化“四个平台”。一是终端平台。在乡镇卫生院,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以及标准化、便携式的农村医疗诊断设备。二是内容平台。包括医疗信息资源、农民健康状况、卫生管理制度、先进技术方案、最新医药产品等。三是支撑平台。通过视频、电话及互联网等方式,由城市医院为乡镇医生提供远程支持,实时为乡镇医生解难答疑,使他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在具体诊疗方案上接受专家级的指导和培训。四是网络平台。通信运营商通过已经建好的通信网络,将终端平台、内容平台和支撑平台连接互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网络服务。“在信息化‘四个平台’建设过程中,建议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发挥乡镇卫生院的聚集效应,逐步乡村延伸。”
第三是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城乡联动、企业和社会互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特别是采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信息查询、网上申报、电子支付等服务,通过灵活、便捷、新颖的信息化服务,激发起广大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增强这一“民心工程”在农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徐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是指出,全国通信企业最近几年大抓“村村通”工程,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技术条件。如果在资金上,政府投一点、企业出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经费问题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采用信息化手段用于农村医疗事业是一条新路,同时也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更有效落实的一个辅助手段,可以预示它的发展前景,是一项深得民心,大有可为的事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