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农村信息化建设之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2008-02-20 10:35:51  来源:无线资讯网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宽带入户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农业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宽带入户问题越来越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农村各地的“数字农业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万户上网工程”,以及“现代农民远程教育”等正蓬勃发展。但农村地域广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居住地间距离较远且分散,网络建设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限制等等,诸多困难制约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村村镇级网络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农户住地比较分散、上网需求由少增多、一次性投入建设费用比较少等特点。无线局域网,以其技术先进而成熟、网络覆盖面积大(开阔地区达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带宽高而稳定(11M/54M)、灵活的拓展性(满足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相对有线网络低廉的一次性的费用投入、以及施工周期短、维护方便等多项优势,成为农村网络建设的首选。

  农村无线信号覆盖采用全无线覆盖. 无线局域网技术具有无需或很少布线,安装快捷方便,不受空间和建筑结构制约的特点,正好可解决了农村网络建设中所遇到的布线难题。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无线网络建设拟采用2.4GHz和5.8GHz混合组网模式:采用5.8GHz宽带无线接入实现最后一公里骨干网络接入,采用5.8GHz无线网桥实现电信机房与村庄接入基站之间的网络接入,采用2.4GHz室外型无线接入点实现对农村住户的无线覆盖。对于用户端,可根据用户到接入基站的距离, 可采用无线网卡,无线AP,室外无线网桥来实现. 采用2.4GHz无线局域网技术对农村大量用户进行覆盖,不仅可以大量节省布线安装等多方面的费用,而且由于在无线局域网中增加或减少用户是相当容易的,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就可以增大用户数量和覆盖范围,这一特点对于逐步开发农村用户的网络建设需求是非常适合的。运营商可以根据农村用户数量的发展情况灵活地配置设备,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的目的。在网络开通初期,可配置较少的接入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在根据需要增加接入点的数量,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方案介绍

    1.基站接入与运营总部之间无线网络连接解决方案

  在村庄内选择一个用户相对集中的至高点(也可建30米高铁塔),安装5.8GHz远端站与运营商总部的5.8GHz中心站进行通信,通过5.8GHz远端站的10/100M以太网口接入基站交换机,交换机与架设在同一栋楼顶(铁塔)的5.8GHz无线网桥中心站相连,在其它需要接入的村庄同样架设5.8GHz无线网桥远端站与运营总部进行数据通信. 无线网桥中心站采用120度扇区天线(可跟据用户量增减2.4G网桥的数量与天线的角度),采用3台设备即可覆盖5000米范围内的所有住户。

农业信息化

图1 农村信息化无线网络接入连接示意图


    2.用户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采用大功率无线AP对农村进行信号覆盖.无线AP的信号可以覆盖的距离大约有5000米,但对于目前的笔计本用户,市面上无线网卡可以收到AP信号,但无法通信,如何解决用户端接入是方案的主要部分.对此虹联采用对用户端分级的作法,采用无线网卡,无线AP,室外无线网桥三种接入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对于农村住房本身的无线网络接入构建. 对于半径500米内,可以直接用网卡接收信号的用户采用无线网卡接入. 农村住房基本上为一家一户,窗户体较少,PC一般放置于房间,墙体的层层阻隔以及墙体内可能存在钢筋结构的影响,无线讯号衰减会很大. 另,农村每家每户都相距较远, 因此,考虑在用无线网卡接收不到的住户,采用无线AP接入,根据计算大约在半径2000米以前的用户可以直接采用无线AP接入. 对于半径超过2000米5000米以内的住户,AP无线接收到信号,可采用室外无线网桥接入.室外大功率无线网桥功率大,自带高增益天线,可以使接收到的信息更远.

  整个无线网络在容量上可以自由的扩充。通常一个2.4GHz大功率室外型无线接入点可接入256个客户端。现在的设计可以基本满足这个需求。当然,如果将来用户数量增加,完全可以通过添加无线接入点(AP)来解决。无线接入点采用WEP64位或128位加密,使得无线通讯的数据在传输时得到保证。另外,通过设置无线网卡的组别,可以把无线接入点和无线网卡分组,从而达到控制用户访问的功能。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