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公众语境下的PPG迷局

2008-05-12 09:31:54  来源:《商界评论》

摘要: 面对一边倒的公众语境,李亮和他的PPG却保持着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沉默。甚至在公众语境最险恶的时候,李亮都没有改变自己回美国度假的计划。
关键词: 服装

    在册员工仅40人、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是什么成就了它的辉煌?

  几次不大的商业诉讼,以及一轮正常的打折促销,何以能演变为一场翻江倒海似的舆论攻击?

  在国人看来,这是一场几乎危及到企业生命的舆论战役。最激烈的时候,CEO李亮同志竟然在美国享受着美味的圣诞大餐和明媚的海滩阳光。PPG凭什么这么狂?

  对于一个立志于要做国际领先消费品直销商的企业来说,PPG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无法奢望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李亮和他的团队知道河对岸在哪里。

  面对一边倒的公众语境,李亮和他的PPG却保持着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沉默。甚至在公众语境最险恶的时候,李亮都没有改变自己回美国度假的计划。

  作为PPG的灵魂人物,李亮对这场危机的态度却是无招胜有招:PPG没有做常规的危机公关动作,却也能够安然无恙。

  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亮曾在美国最大的服装零售企业工作,先后担任首席采购代表及亚太地区采购部副总裁。2004年回到中国,开展网络零售业调查,2005年在上海正式建立PPG。

  首席运营官黎勇劲加入PPG前在集富亚洲任职,投资过CanadianSolar、A8、Madhouse、土豆网、PPG等。

  首席财务官王彦丰加入PPG前在集富亚洲任职,投资过CanadianSolar、A8、Madhouse、土豆网、PPG等。

  首席营销官赵奕松曾任职于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市场。此前曾在美国朗讯科技、贝塔斯曼(中国)等跨国企业担任市场负责人。

  2008年3月6日下午,上海虹桥路一个不大的酒店里,八仙桌和盖碗茶。

  自这轮舆论危机以来,PPG第一次带有官方回应性质的新闻发布会,就在这样别出心裁的环境里举行。这恐怕也是中国的遇事企业里绝无仅有的。

  PPG的CEO李亮、COO黎勇劲、CFO王彦丰、CMO赵奕松,清一色的海归,清一色的PPG休闲扮相,他们的脸上依然挂满自信得近乎挑衅的笑容。过去的四五个月,PPG遭遇了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洗礼,整个公众语境几乎一边倒地质疑着这个年轻的轻公司。初出道时的众口铄金与当下的积毁销骨,似乎都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刺激。

  当我们试图追寻PPG面临危机时的第一缕慌乱时,李亮的回答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一直都不认为PPG面临危机。我只是觉得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联系到PPG危机爆发之初,本刊连线PPG希望专访,得到的答复:“公司高层正在美国加州过圣诞节,请少安毋躁!”我们甚至可以确认,这个公司,要么是有足够的底气去支撑自己坚强的心,要么就离死不远了。

  PPG的“狂”到底起于何时?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少年得志的企业的身手。

  创立只有两年多时间的PPG,凭借自己“服装业戴尔”的独特模式,2007年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天销售1万件衬衣的规模,而成立15年的行业老大雅戈尔(16.44,0.15,0.92%,吧),2007年也只有日销1.3万件衬衣的成绩。以不到40人的团队,一个办公楼加两个物流仓库的固定资产,PPG业绩直逼行业老大雅戈尔,让人们不得不关注这个年轻的搅局者。

  最炫目的还不止于此。创立两年,PPG已经经历了三轮风险投资,以40%的股份先后从TDF、集富亚洲、KPCB和三山国际换回了超过8000万美元投资。风投的持续看好,也将PPG置于公众视线的焦点。

  2007年,PPG依靠自己独特的轻公司模式,获得了长江商学院、北大纵横和本刊联合评选的年度最佳商业模式第三名。这一奖项更是确立了PPG行业模式颠覆者的地位。PPG也注定成为被人们拿着放大镜来审视的对象。

  2007年11月,PPG铺天盖地的广告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正当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之时,PPG又接二连三地当上被告,再加上网络上众多“PPG消费者”发出的指责,过去对PPG褒奖有加的公众语境立即倒戈相向。从被神化到被妖魔化,PPG的品牌形象犹如坐上了过山车。

  但是,在持续四五个月的暴风骤雨中,PPG却似暴风眼般沉静。除了一纸不痛不痒的公关通稿,PPG没有发出更多为自己辩护的声音。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后,李亮坦言:“过去的四五个月,让我们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公众公司。原本我以为,只有上市公司才有义务向公众披露公司信息。以前竞争不激烈的时候,PPG并没有这么多负面消息。现在竞争激烈了,PPG的负面消息也就多起来了。不过,在上市之前,我们能做一次公众公司身份的预演,这也是好事。”

  李亮何许人也

  李亮算得上是个超级玩主。拥有18台世界顶级名车,一艘停靠在黄浦江边的时速42节的豪华私人游艇。他有这个实力。用李亮的话说:24岁那年他已坐拥6000万美元的身家,就提前退休了,开始享受加州的阳光和海滩。

  1999年,互联网烧钱如疯的时候,身在美国的李亮在一次拜访互联网投资大师——软银孙正义之后,得到了他的真诚指点和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开办了一家婚庆用品网站。拿着这笔钱,李亮也像那些互联网巨头们一样大举烧钱,热衷于所谓的眼球经济:只要能吸引到足够的点击量就是成功。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收于5048.62点的史上最高峰。就在网络泡沫行将破灭的前夜,李亮幸运地为自己的婚庆用品网站找到了买家——美国的一家大百货公司。“赢利模式?有,但没有赢利!”得益于当时互联网泡沫的持续膨胀,李亮将网站卖出了1.6亿美元的好价钱。此时,20多岁的李亮已经坐拥6000万美元身家。

  当网络泡沫破灭,众多互联网企业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逃出生天的李亮却将家搬到了美国加州,开始享受这里的阳光和海滩。尽管对互联网泡沫心有余悸,但劫后余生的李亮仍然无法接受20多岁就开始养老的“惬意”生活。三个月后,李亮结束了这次短暂的“退休”生涯。他一边攻读MBA,一边寻找自己的下一个项目。

  在这次创业之前,李亮从纽约大学摄影专业毕业,曾进入美国著名的邮购和网络直销服装公司LandsEnd工作。此后一路平步青云,直至担任LandsEnd亚洲区采购部副总裁。LandsEnd的经营模式非常简练,就是用邮购和网络直销直接面对客户,李亮对此非常欣赏。他一直想若能将这种更“轻灵”的模式引入中国,与当时实力强劲的中国制造实现无缝对接,必将所向无敌。

  2004年,李亮回到中国,开展网络零售业调查。在对中国85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考察研究和市场分析后,李亮的直销网络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以现代化网络平台和呼叫中心为服务核心,以先进的直销理念,配合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高效完善的配送系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装产品与服务保障。让消费者“穿的更好,花的更少”。

  2005年10月24日,PPG正式在上海成立,开业当天销售额12300元。半年后,2006年5月,李亮从TDF和集富亚洲拿到首批风投。有了风投助阵的PPG,如虎添翼,随即在媒体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广告投放。

  不开设任何线下的门店,不自己生产任何衬衫,只通过邮购和网络直销衬衫,将生产和物流统统都外包出去。就是凭着这种与生俱来的轻公司模式,PPG轻盈而快速地膨胀着。进入2007年,PPG大笔的广告投放开始见到效果。整个2007年,PPG平均每天卖出去1万件衬衫。在2007年12月的时候,曾多次出现每天销售3万件的盛况。PPG就此一骑绝尘。

  即使是在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的今天,PPG的轻公司模式仍然没有得到一丝改变。除了与第三方公司联合组建的呼叫中心拥有近300位员工,PPG的核心团队只有不到40人。“一栋办公楼两个库房!”李亮在介绍PPG的“家底”时,只需要1秒钟的时间。而且,所谓的一栋办公楼,至今还与其他公司合用着一个门牌号码。

  与此同时,PPG的成功引发了一大批网上销售衬衫的公司如“BBS”、“51衬衫”、“BONO”等的涌现。一轮网上销售衬衫的热潮,随着竞争者的不断涌现,频频掀起新的高潮。

  因为少年得志,李亮也狂得离谱。他说,服装直销这个领域有很多后进者,要想成就第二个PPG,唯一有可能的,是诞生出第二个李亮来!

  他的超大衣橱里,收藏着五六百件世界各大顶级品牌的衬衣。每天早上,他打开自己的衣橱,摸摸第一排挂着的PPG衬衣,再摸摸其他名牌衬衣,“质量都差不多!”他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大质疑对照

  对于一个立志于要做国际领先消费品直销商的企业来说,PPG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甚至无法奢望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李亮和他的团队知道河对岸在哪里。

  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样板……随着销售量不断放大,这些光环也接二连三地出现在PPG头顶。但是,PPG还没有完全适应神坛上的光环,却又很快被妖魔化。

  2007年底,PPG与卓越织造、虎豹等上游供应商闹翻诉诸法律,甚至一度传出PPG商标被查封。种种负面消息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在PPG推出打折网站时达到最高潮。

  面对一边倒的公众语境,李亮和他的PPG却保持着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沉默。甚至在公众语境最险恶的时候,李亮都没有改变自己回美国度假的计划。当部分别有用心的媒体频繁联系PPG时,李亮甚至动过念头,要将部分媒体的讹诈短信公之于众。

  显然,这是一个不惧怕任何威胁的人。“我们过去几个月为什么不说话?主要是不屑于理会这些不着边际的传言。最重要的是,这些流言没有对我们PPG的经营造成太大的影响!”坐在我们面前的李亮,用各种数据和事实为我们还原出一个迥异于公众语境下的PPG。

  质疑一:资金链断裂

  PPG的表现:

  2007年,PPG一直秉承广告轰炸战略,对重点市场北京、上海等地狂轰滥炸。全年广告投放总额2.3亿元。但是,自2007年11月以后,PPG的广告突然间销声匿迹。

  2007年12月17日,PPG突然推出了折价销售网站。在这里,PPG将原本售价高于99元的一系列衬衫和休闲裤以最低29元的价格出售。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