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步入整合时代:让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008-07-18 08:21:19  来源:现代教育装备网

摘要:“要把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引向成熟。”5月26日,由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举办的“第二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黄达武说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可持续发

  “要把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引向成熟。”5月26日,由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举办的“第二届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黄达武说。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二十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时至今日,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全国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思路上,也已经有了相应的方略。今年年初,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基于单机的信息化应用,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成功,到各高校建设校园网,并接入CERNET,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实现信息共享,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育信息化还要面对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单机到网络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984年2月16日,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参观上海展览馆的十年科技成果展时说。如今已时隔22年,计算机早已普及到各学校,我们如今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应用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禹告诉《中国教育网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总结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首先是计算机的单机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计算机,以计算机单机为核心,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黄达武回忆道,在单机时代,主要是在单机系统上开发一些管理软件,如MIS系统等。因为是单机的,不涉及到信息交流,只是对信息的数字化保存和简单处理。在单机时代后期,一些高校引进了多用户操作系统,以及在一些部门建立了小规模的局域网,以实现信息的汇总和共享。但是,与其后网络时代的来临相比,初始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部门内部的信息化,也远远不能和其后校园网大规模建设完成之后的质量相比。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走在前面的高校,开始大规模建设校园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网建设至今已有10年。而在1994年6月,基于中国分组交换网CHINAPAQ提供的X.25线路,建成了中国第一个TCP/IP协议的全国性网络,即CERNET示范工程。1996年2月,CERNET被认定为中国大陆具有独立国际出口的全国四大计算机网络之一。  
    网络应用的四个阶段  
    一方面CERNET把各高校连接了起来,另一方面是各高校纷纷敷设校园网,网络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也从之前单机的计算机技术为主,转向网络时代进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整合和统一。 
    对于网络时代,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蒋东兴提出了阶段论的思想:第一阶段,是从CERNET成立一直到1999年,称为系统集成阶段,主要是完成校园网的建设,同时考虑网络应用、邮件、主页、办公自动化、教务、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00年开始到现在,很多高校正处于应用集成阶段,解决应用系统关联问题,再逐步完成统一用户管理、建立信息门户、系统集成等工作;第三阶段是信息集成阶段,通过IRP、信息集成等一系列工作,建立新一代的数字校园,实现信息的充分整合,把内容、流程等也进行整合,围绕用户的需求,实现按需的个性化的服务;第四阶段是社会集成阶段,实现整个校园和社会的集成,把银行、教育部、校际之间、用人单位、科研合作单位等关联起来。 
    先有路,后有车。如果把信息化的硬件、软件比作“路”和“车”,那么,校园网建设初期,各高校主要的工作是先“修路”,只有把路修通了,才能有“车”。从64Kbps到如今的20Gbps,CERNET的骨干网带宽增长突飞猛进;同样,经过十余年的校园网建设,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完成校园网建设。而对于跑在网络上“车”的思考,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  
    信息孤岛的存在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从基础的信息设施建设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从为管理和行政服务逐步转向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的整合服务阶段。通过CERNET,高校从向部分用户提供服务转为向所有校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开放式服务的转型阶段。”华东师范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沈富可说。 
    当“路”修好了,有了跑在“路”上的“车”接着就要考虑跑什么样的“车”,这些“车”又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来行驶。 
    从单机到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形成了目前的特点,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正如黄达武所指出的,早期局部形成的局域网,实现了部门内部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当校园网硬件建设基本就位时,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沟通交流又需要新的定位和思考,各部门的信息化使用意识不同,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信息化建设遭遇了难题。 
    黄达武认为,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青少年时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信息化建设中校内各单位各自为政,导致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的结果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成效,这对信息化建设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黄达武形象地比喻道。“历史原因是其形成的根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的产生地和采集地发生了冲突,导致这些信息不能再提高管理效益,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具体到学校内部的支持,黄达武认为,主要表现为领导不重视、人力不足、经费不足,导致信息化校园建设困难重重。而在某些学校,又出现了不看实际应用需求,盲目追求高性能,导致经费大量浪费的问题。在技术方面,技术线路选择错误或管理不力,也导致了重复投资。 
    “有些学校搞政绩工程,也浪费大量资金”。黄达武说。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