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6 09:14:32 来源:赛迪网
去年10月,教育部提出将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用5~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与网络联通。教育部还指出“校校通”工程的核心就是校园网的建设问题,因为只有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校园,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那么,校园网究竟要“网”住些什么呢?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于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与国内几百所学校相连,为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1998年10月,CERNET二期工程正式启动,目标是除达到连接1000所大学外,对有条件的中小学也提供接入上网服务。的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校园网上的应用还不丰富,学校原有一些计算机业务系统还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水平的低下是对校园网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提高校园网上的应用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各项业务水平,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校园网资源,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系统的集成,提高应用水平将是学校校园网建设的下一个工作重点。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校园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主要表现在:
1、当前校园网信息系统已经发展到了与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同工作的阶段,发展对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教育信息量的不断增多,使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和教育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个人是否具有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能否成功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培养所有学生具有驾驭和掌握这种技术的能力。
3、我国各级教育研究部门、软件开发单位、教学设备供应商和各级学校不断开发提供了各种在网络上运行的软件及多媒体系统,并且越来越形象化、实用化,迫切需要网络环境。
4、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校园网中将计算机引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引起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重大革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
5、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相应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同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大量计算机进入学校和家庭,使得计算机用于教育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是完全可行的。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期间共出现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标志性的口号是“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直至今天,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开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第二次浪潮是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其标志性的口号是“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目的主要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第三次浪潮就是目前的网络教育,其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它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校迎接因特网时代的迫切愿望。尤其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城市初级中学最迟也要在2001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所有地区的初级中学最迟于2005学年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上网则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校校通”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措施,将使我国中小学校的上网人数在1~2年内出现爆炸式的增长,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和焦点,从而掀起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