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3 16:08:18 来源:电力信息化
“体制改革带给东北电力企业的是一次绝好的发展契机!我们会抓住这个机会练好内功,其中,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面对体制改革将带给企业信息化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诸多东北电力企业有着共同的认识。然而,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转变浓重的“重硬轻软”情结,在电力行业没有出台统一标准时,信息化又将以什么作为依据?……一系列问题相继摆在面前,东北的各个IT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契机呢?
面对体制改革,电力企业会做些什么?毫无疑问,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肯定是答案之一。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周晓林告诉记者:“体制改革后,各电力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并实现高效、科学的内部管理,必然会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对于电力系统信息化来说,这是一次高速发展的契机。同时,企业也势必会因信息化的有效开展而获得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辽宁电力财务及应用部门统计,基于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每年单部门平均可节省成本30万至40万元,合计每年约1050万元;在减员增效方面,仅省公司机关就减少文书、打字员30人,基层各单位也平均减少统计人员15人左右,每年节约人员开支1125万元。除了财务报表上可见的效益外,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分析,为企业带来的决策失误的减少、市场机遇的及时获得等方面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
而以方便用户交费为出发点,哈尔滨供电公司也在原有银行代收(划拨)电费系统之上进行了探索。由于原有系统不是实时传递,造成分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客户电费余额数据不同步,违约金在分公司计算,客户在银行交费时不计算,造成违约金数额与实际有出入。客户到指定银行交费,交费存折上却不能打印电量、表号、优惠、预计表示数等信息。而且由于当时推行储蓄实名制,客户在过户时容易产生电费余额纠纷,手续也繁琐。现今体制改革的促进下,哈市电力局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完善,设计开发的银行实时代收电费系统,与工行、交行、商业银行等进行了联网,售电网点从16个增加到616个,不仅方便了客户交费,而且使得代收业务占到整个售电业务的48%,并大大降低了电力计算机网络运行成本。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张学东表示:“信息化是电力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形成,原有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往往已经难以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此时,配备一套与自身发展定位相吻合的应用系统是每个电力企业迈入市场竞争前最迫切的事情。面对需求,每个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起点无疑被空前提高了。”
赛迪顾问在《2002-2003年中国电力行业IT应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指出:电力行业在2002年的IT投资增长较快,其中,硬件投资增长61.3%,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9.2%和19.5%。并预计2003年,随着电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仍会有大幅度增长。
上面的数据昭示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稍微细心的人便会从中发现电力行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分配明显“重硬轻软”,这种现象在东北同样突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潘明惠告诉记者:“按照国外电力信息化经验,硬件和软件的合理投资比例大致应为1:1,但国内电力行业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比例则为10:1,这种现象在1999年前后尤为突出。现在,随着企业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从辽宁电力方面看,目前软件投资已经能达到总投资的20%到30%左右。但软硬件投资不平衡现象仍很严重。”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