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4 08:18:14 来源:慧聪网
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的工具是解决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建立起电力绩效管理系统?此系统又如何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近期目标相结合?绩效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电力信息化应用系统协同运行?
如何让广大电力企业领导正确认识到绩效管理为企业所带来的意义,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工具来更好的建立和提升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是当前绩效管理专家、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信息工作者以及软件厂商所关注的话题。
电力绩效管理的提升与发展
随着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的基本缓解和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力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都将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已经被广大的电力企业所关注。绩效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企业生产运营的规范、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近年来,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前沿话题之一,出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工具,也有不少电力企业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好的模式与经验。比如中国大唐集团已建立了基于机组实时数据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明确、动态考核、偏差分析、在线考核的全能值班员、点检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形成了两种工具、三个层次、六种结构、六步流程的绩效管理系统理论,并提炼出“成熟企业管理提升系统解决方案”;国华电力公司逐步形成了具有国华特色,以战略为中心、以动态预算为考核依据、以年度绩效和月度绩效和任期绩效为依托、以目标层层分解为手段的绩效管理体系;浙江嘉兴电力公司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绩效管理和个人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年度绩效管理和月度绩效管理环环相扣的绩效管理体系;天津电建以目标导向KPI、TTA考核及员工能力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广东佛山供电局“计划、沟通、考核、反馈”的闭环绩效管理等等都各具特色。
同时,许多电力企业还未真正树立起现代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少电力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绩效管理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特别是不能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混为一谈,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仅仅作为发放奖金的分配依据。那么如何让广大电力企业领导正确认识到绩效管理为企业所带来的意义,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信息化系统、工具来更好的建立和提升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是当前绩效管理专家、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信息工作者以及软件厂商所关注的话题。
电力绩效管理现状与趋势
电力生产和管理的特性决定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决定了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一是电力企业绩效具有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长周期性;二是电力企业绩效具有公用事业和服务业的特点;三是电力企业绩效必须考虑具有垄断环节和以国企为主的特点;四是电力企业绩效必须以安全、环保、节能为基础;五是电力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电源结构带来的自然差异性;六是电力企业绩效具有投资回收期长的特性。
电力绩效管理也经历了从“注重生产安全”到“兼顾财务效益与行业领先的双重管理”再到“法人资本金评价”和“国资委主导下的国有电力企业绩效”最后到“市场化的绩效管理”五种模式的变迁。虽然这五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国当前整体电力绩效管理仍然不是十分理想,电力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水平不高,资产利润率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在当前大的经营环境下,电煤涨价、节能减排的推广、脱硫脱硝设备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迫使电力企业需要快速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当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记者特别采访了杭州新世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林朝曦。
当记者问到“绩效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占据何种地位,及其在电力企业运营生产的所起到作用和意义“时,林朝曦是这样回答的,“绩效管理是企业的战略管理手段;作为电力企业来说,绩效管理更加体现出作为战略管理手段的重要性。它主要表现为能为电力企业运营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作为社会价值的体现,绩效管理使员工开展的工作为企业目标的分解,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同业对标中显示出优越的企业实力,增强竞争优势。二是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使员工现有的能力得到提高。员工在执行工作时和管理者不断的沟通,在沟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和改进。管理者也在沟通中给员工充分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员工的能力也只能在不断的工作改进中得到长足提高。三是定义和沟通对员工的期望。通过绩效管理的建设,企业和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把企业或组织的的期望告诉员工,并且提供对期望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法。使得企业的目标在上传下达过程中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