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7 11:19:04 来源:E制造
根据规划, 电子制造业在“ 十一五” 将致力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将为产业的2.0时代打下发展的基础。此外,“十一五”期间,电子制造业信息化也将在“十五”的基础上全面升级。
产业2.0时代
“十一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围绕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思路。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核心基础产业,重点培育新的产业群,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占信息产业的90%,年均增长率达到18%;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将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批重点领域共性技术开发平台,使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增强标准制定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规模翻两番,产业链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国内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集聚优势资源,形成一批在全球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以及一批效益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集成电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重点发展通用的、新结构的CPU、DSP、数/模、模/数转换器、存储器、可编程器件等核心关键芯片。在SOC核心芯片设计、SOC设计方法和设计自动化等领域集中部署一批对SOC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原创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研发下一代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一批关键可复用IP核产品,产生一批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专利、标准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预计到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大生产技术将达到12英寸、90-65纳米;封装测试业进入国际主流领域,实现焊球阵列封装(BGA)、系统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多芯片组件(MCM)等新型封装形式的规模生产能力,部分关键技术装备、材料将取得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业具备采用国际最先进大生产工艺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在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数字家电等关键电子信息产品领域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在设计方法学和设计工具的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元器件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巩固我国在传统元器件领域的优势,坚持跟踪与突破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及其他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绿色环保的新型元器件。
预计到2010年,我国电子元器件总产量将达到3万亿只、销售收入达到2.6万亿元,阻容感片式化率达到90%。电子元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国产化水平,实现中、高档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都强调电子专用设备仪器材料等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强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预计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到2010年,使我国电子材料产业国内平均自我配套能力达到30%以上,培育若干名牌产品和重点企业,主要电子信息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当,并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部分电子专用设备产品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基本实现以正向设计为主的开发模式,初步掌握核心技术并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数字视听产品
当前,全球视听产业正在向数字化、平板化发展,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数字电视的推广普及,确定了停止模拟广播的时间表,全球广播电视进入从模拟向数字发展的过渡期。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来临,我国也将迎来新一轮数字电视和大屏幕平板彩电需求的市场高峰。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应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彩电平板化、数字化为契机,推进我国视听产业的数字化。加强标准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持融合业务和机卡分离数字电视产品的研制,逐步建立从关键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彩电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数字音视频技术和产品方面,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电视、宽带数据广播设备、数字声音广播设备、数字光盘等。力争到2010年,通过标准战略的实施与核心芯片的开发,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通信制造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抓住通信网络升级换代的契机,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水平,着力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先进光通信、农村通信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加快通信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创国际知名品牌,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到2010年,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系统设备的研发实力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制定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无线网技术标准体系。
计算机和网络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对计算机和网络产品的需求也会加大,产品的更新换代会不断加快,预计“十一五”我国计算机和网络产品的市场增长会保持在20%以上。在互联网产业和技术方面,应围绕网络设备、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终端产品和应用系统四个方面来部署。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基础架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参与国际标准、规范的制定,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体系。
信息化2.0时代
“十五”期间,电子制造行业信息化表现出一个非常集中的特点,那就是ERP的应用,诸多企业在这一期间进行了ERP项目的上线。另外,有部分企业从ERP扩展到了CRM、SCM,较多企业在CAD/CAM/CAE的基础上发展到了PDM/PLM,还有少量企业应用了MES。
如果把“ 十五” 期间电子制造业信息化称为1 . 0 时代, 那么进入“十一五”,随着电子制造企业业务战略的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信息化将全面进入2.0时代,并将表现出四个不同的趋势,分别是“后ERP”、“中小市场崛起”、“后国际化”和“后CAD”。
后ERP时代来临
数据显示,大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电子制造企业在“十五”ERP系统的基础上,纷纷进行应用的拓展,向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跟进。
四川长虹从2006年开始考虑CRM应用,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实施,目前CRM已经全面上线运行,不仅如此,其PDM系统也于今年中期上线运行。厦华电子在“十五”期间,主要进行了CAD/CAM、MRPⅡ以及企业信息平台、销售管理系统、网上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等信息化建设,2007年开始,他们已经开始在PLM、CRM、MES等方面加大力度。
可以认为,经过“十五”期间的ERP洗礼,诸多企业的信息化重点已经开始转向ERP之后的CRM、SCM等管理系统。这标志着“后ERP时代”的来临。
“后ERP时代”的电子制造业信息化,将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将体现在对ERP持续不断的投入上,如扩展到CRM,或从不完整的ERP拓展到全系统ERP;另一方面,还将体现在对新的相关系统的选择上,如SCM、MES、PLM等。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信息总监严学军说:“建立行业供应链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供需信息沟通交流的矛盾,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化。BI更是信息化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基于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工作方向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最有力的支持系统。所以我认为SCM、BI是后ERP时代非常重要的方向。”
中小市场崛起
一个必然的趋势是,中小企业将成为信息化的中坚力量,因为大型企业信息化已经基本完成主要投资。在电子行业,这一点将尤其明显。
据统计,2005年,上海市中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到了全行业信息化投入的40%,并且比2004年增长了30%,高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投资增长,而这类中型企业仅占全部电子制造企业的15%。SAP电子高科技行业拓展经理孙和平告诉记者,近两年,SAP的中型企业客户占新签客户的大多数。
资料显示,其他国际ERP厂商、国产品牌ERP厂商,新签客户中,中小客户也占大多数。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国际最大的定位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Sage软件集团,于2006年正式登陆中国。而在PLM领域,中小市场也已成为厂商关注的焦点。种种迹象表明,中小市场已经处于蓄势待发的境地。
后国际化
电子信息行业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的桥头堡,“十一五”期间,电子制造行业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仅是营销的国际化,预计将伴随着更多的研发、制造的向外转移和协同。国际化的背后,是IT战略的支撑。如何建立一种跨国IT管理平台,关系到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败。对电子制造企业来说,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将是其国际化战略中IT战略的最主要挑战。
AMT副总裁李彤认为,中国的企业要国际化,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流程、信息化之间要互相匹配。国际化给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业务模式要跟着调整,信息化将加速这种调整并固化调整、变更的成果。“十一五”期间,以“后国际化”为表征的信息化将成为众多大型企业CIO关注的重点。
后CAD
在我国电子制造业中,大量的企业处在产业链下游也就是通用元器件层面,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机制,因此,电子制造企业对以CAD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需求相对较弱,而对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的需求则相对较高。
资料显示,在2006电子百强企业中,有众多的企业已经具有了CAD/CAM/CAE工具,部分企业则进一步走向了PDM/PLM。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高端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
产业形态的变化直接促进了产品设计创新平台的需求不断增长。
“十一五”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时期,电子制造业也不例外。预计以PLM为代表的“后CAD时代”的信息化将呈高速发展态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中国大部分电子制造企业是以EMS为主,而现在,在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有很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行研发的能力。PTC高科技电子行业技术经理刘熹微认为:“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他们希望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切入点,是提高设计的知识重用。而这恰恰是PLM的优势。”
总结
无论是“十五”的“ERP时代”,还是“十一五”的“后ERP时代”,或者是“中小市场”、“后国际化”和“后CAD时代”,通过协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原来企业的ERP,注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而现在在全球扁平化、网状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就不得不要做相关的协同。从前端来说,企业要面向全球的客户进行协同,从后台来说,企业不仅要延伸到原材料供应商,甚至要延伸到外包商中去,而没有电子化的时候,企业很难去延伸。与信息化距离最近的电子制造行业,其信息化将在“十一五”有一个更好的表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