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金达仁:制造业转移及其信息化理念

2008-04-14 14:48:55  来源: e制造

摘要: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性转移,势必推动相关地区及各企业间的协同商务、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这些目标,既离不开SCM、ERP、CRM、EB
关键词: 制造

    e制造:世界产业的分工与转移已经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请您谈谈我国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特点?
    金达仁:中国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这一方面得益于世界先进国家企业根据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实行新的产业分工与转移,将那些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务外包到中国、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使我们有机会获得世界订单,成为制造业大国;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国经济的深化改革,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有能力获得世界订单,成为制造业大国。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我国各地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开始把制造业转移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来实施。先进地区通过制造业转移,进一步保持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落后地区通过制造业转移的机会,加快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于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并以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将一些制造业务甚至是整个系列产品、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都先后转移到周边和内地企业。此外,一些分布在各地的国有大型企业也开始打破几十年形成的“大而全”的企业结构与管理模式,先后以参股和业务外包形式将10%--30%不等比例的零部件制造业务转移到周边和内地企业,而把产品研发、关键部件制造和产品总装等核心业务留在本企业。
制造业转移带来的经济发展是显著的,但不是持久的。这种发展在很多方面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土地占用为代价的,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金达仁

金达仁:著名ERP专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

    e制造: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还将面对哪些挑战和压力? 
    金达仁:分析这些问题,包括信息化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用纵向比较眼光看问题,因为那永远是进步和发展的;我们更多的是要用横向比较和发展眼光看问题,因为这样才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差距,持续改进。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很多核心技术我们并不拥有,依然被西方工业国家和企业所垄断和控制。我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但特种远洋船舶还不能建造;我国是民航运输大国,但所需的客机和货机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我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一汽和上汽已进入世界500强,但大街上行驶的中高端轿车几乎都是合资品牌;此外我国企业应用的中高端的IT产品和技术,以及SCM、ERP、AM、LP、CIMS和PLM等先进理论和方法也是来自美国和欧洲。这一切都因为我们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在迈向制造业强国时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是多么的严峻和现实。
    于是我们要面对的是衡量制造业强国的主要标志---我国是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即是否具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答案是我们目前还有很多大型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这种研发体系。于是我们还要面对的是要用多少时间、多少资金、什么模式能尽快构建这种研发体系,研发出具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e制造:我国制造业转移将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带来哪些影响?
    金达仁:毫无疑问,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性转移,势必推动相关地区及各企业间的协同商务、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这些目标,既离不开SCM、ERP、CRM、EB、PLM和异地协同设计/制造等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IT的应用。
    从理论上讲,制造业转移带来的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是十分明显、迫切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仅仅是外部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企业主体意识。有鉴于ERP在我国应用现状,我们对此不能过于乐观。27年来,我国集成应用ERP的企业仅为13,000余家,约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总数的4.3%。此间,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中国企业又缺乏有效管理,应该说广大企业为了改变和适应内外部环境对ERP的需求是十分迫切和巨大的。
 
    e制造:那些与制造业转移有关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应遵循哪些思路与方法?
    金达仁:其实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不管这些企业属于哪种经济类型,在哪个地区,规模多大,目前信息化水平如何,他们信息化思路与方法和我国其它企业一样都要遵循科学规律。
    具体而言:首先是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的目标与内涵、信息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其次是加强信息化理念和方法培训,培训内容不能仅限于IT层面。第三是提升CIO能力,促使CIO尽快完成从技术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转变。第四是制定信息化规划,规划内容要突出业务分析重组,应用目标要明确量化。第五是着力推动业务模式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第六是借助“外脑”的力量,大范围引入管理咨询、项目监理和项目评价方法。第七是根据需求选择软件及其供应商。
    长期以来,我把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思路与方法,反映了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理念、方法和过程,且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的。

    e制造:目前仍有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何在?
    金达仁:应该说时至今日,在我国企业信息化领域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思路与方法,足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应用,以有效的防范信息化风险。之所以现在仍有很多企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主体意识不强,未能将这些先进、成熟的思路与方法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而直接影响落到实处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CEO和CIO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也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一直在讲三个观点。一是“企业主体意识”,二是“意识重于一切”,三是“赢在落到实处”。在我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意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因此,企业主体意识不增强,且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再好的战略、理论、方法、技术、软件和网络平台都将不被企业学习应用而无济于事,信息化进程和绩效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e制造:这三个观点鲜明独到,内涵丰富,您再举例说明以加深大家的认识和理解?
    金达仁:三个观点的核心是“意识”问题。因“意识”不到位而导致的问题、教训和警示还是很多的。
    例如:我参加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组织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发现一些申报企业提交的方案中未能抓住信息化的根本。如某大型企业申报电子商务项目,方案中谈了很多软件功能和网络平台等技术问题,而很少谈及如何构建网上采购、销售、支付、结算和安全等新的业务模式。显然这不是项目主要目标。
    还有,某大企业CEO、主管信息化副总和CIO们看似重视ERP项目,其实是似懂非懂,又不善于听取“外脑”的建议。其结果是该企业在时隔数年后的第二次ERP软件选型时,仍没有对自身需求和ERP应用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规划,事后发现所选软件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几年后该软件仍不能满足企业集成应用需求。目前该企业又将进入第三次ERP软件选型阶段。
一些申报国家级信息化项目的企业和大企业都尚且如此,那中小企业的问题就更多了。我把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归结到企业主体意识不强的范畴。因为政府、专家和社会已经为企业信息化营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接下来就是企业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方法了。当然这里也有不少原因涉及到软件厂商和咨询公司的诚信和服务水平,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伙伴最终也是企业自己选择的。因此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己的认识与实践问题。

    e制造:有企业信息化规划方面的例子吗?
    金达仁:也有。例如:某大企业想通过招投标方法把好信息化规划项目质量关,主观愿望是好的,但由于认识不足,方法不当,其结果也事与愿违。一是招标文件内容不完整、深度不够,又未让投标公司到现场调研,那投标方案的质量怎么保证?二是项目投标评审组缺少总体专家和业务专家,那项目总体质量和业务分析重组内容由谁把关?三是评审过程过多关注IT技术、底层应用,以及软件功能、选型和实施问题,那与之紧密相关的业务分析重组要不要谈,何时谈,谈多深?这些问题在规划阶段不谈深谈透,IT游离于企业战略和业务之外,那IT又因何而存在?信息化目标又是什么?规划又起什么作用?

    e制造:20多年来,您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观点。近年来您又主张要深化应用ERP,为什么?
    金达仁:其实道理很简单且具普遍性。凡事都要深化,把事情做的更好。基于这个道理,结合ERP应用现状,我认为有必要“以深化应用ERP推动企业管理创新”,进而实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升我国企业ERP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
    深化应用ERP是我国企业ERP应用和信息化进程中的转折点。深化应用ERP,战略理念要先行。它的主要目标与内涵就是在学习和研究ERP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应用和管理创新,改变企业传统业务模式,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