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5 16:55:38 来源:e-works
很多企业都知道,无论在任何行业参与竞争,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都是吸引客户的关键,进而成为企业蓬勃发展的法宝。而在求新求异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又难免会因为捷径而走了别人的老路,到最后才发现跟自己的初衷相差甚远。位于山东省的青岛新东机械有限公司,是1996年5月20日创建的中日合资企业,产品以造型设备、砂处理设备、表面清理设备和环保除尘设备为主,属于内销制造型企业。
新东机械的主要客户是生产汽车配件的公司,因此产业链较为复杂,管理难度随之加大,新东深知个性化管理是自己铸造优秀团队、赢得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总经理小室博雄说:"由于产业链的结构特殊,因此新东机械不可能套用固化的标准软件,我们要求成本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需要系统进行协调,因为稍微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设备不能运转。"
在选择软件提供商之初,新东机械就对自己的目的有极为清晰的认识。小室博雄说:"我们首先考虑到用友有很成熟的标准软件可以提供,因为我们想在优秀的标准软件上面按照我们个性化要求作一些修改,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运转,因此用友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据新东机械信息部长安铁柱介绍,新东机械的产品结构决定了其生产方式比较复杂,销售、生产、采购、生产计划四个部门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特点,以产品为单位的化,每种产品的生产过程都要依赖用友提供的个性化软件服务。
据了解,由于生产线很复杂,新东机械的很多个性化要求都要通过二次开发来满足。对其落实情况,小室博雄说:"二次开发的个性化业务比较强,首先我们还是要提出需求,这个需求要非常明确,同时看标准化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不能满足就开发。比如我们的发货体系管理起来比较难,主发货下面还有很多子发货的体系。通过系统的二次开发,我们目前所有的订单都有惟一的编码,然后所有的采购,所有的生产,最终汇总都是按照这个编码来进行操作的。"
笔者了解到类似的企业都会遇到产品编码难的问题,对此小室博雄表示:新东机械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做了充分的调研,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把编码规范了。在编码体系中,首先对产品型号进行区分,之后派专人进行最后管理。
同样,成本的汇总也是按照销售订单的排产号来进行,针对销售订单所产生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全部都汇总到一个排产号下面,由此针对一个排产号所使用的费用,所使用的材料,就可以一目了然。
基于以上使用效果,新东机械在生产中更大的感受是工艺管理过程中成本的有效控制。据了解,使用管理系统之前,管理者想要了解生产状态,只能靠一个人的经验,要等所有生产过程完成,产品销售掉了才能看出来。现在的情况是,在做好生产计划后,成本大概就能够算出来。因为企业可以利用系统将所有的信息切换到一个视点,让信息实现共享,并且可以追溯、返回。
小室博雄介绍,目前新东机械的信息化系统中,大部分是基于用友的高端软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利用二次开发来实现,并达到对以前每一个工序都更为精确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东机械的母公司采用信息技术时间很长,面对延用老系统还是采用新软件的抉择,新东有着自己的判断。新东机械信息部长安铁柱说:"我们的市场是在中国国内,因此我们的系统要考虑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国人的管理方式,中国相关的情况,当时选择用友,是看到用友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较为成熟了。"安铁柱坦言,自使用至今,新东机械的管理效率提高了5倍。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块中,从设计、采购、生产到安装,工序复杂,不能要求有专人了解所有工程情况。现在通过系统可以查询整个工序的信息,可以一次性分析。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又避免了重复劳动。
2004年与用友合作至今,新东机械信息化分为两期相继上线,目前使用情况良好,系统稳定。
新东机械能够针对自身需特点提出个性化需求并不是管理层的专属行为,小室博雄说:"很多中国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喜欢跟风,买了软件之后,却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项目的针对性差。制造什么完全按照顾问的方法实施,而顾问看到的只是公司的表面问题,不能从实施情况出发。而新东机械的做法是,需求由具体的业务部门来提,改变管理层做主的惯例。"
他强调,很多需求是深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员工才能了解的,系统中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些部门要同步,系统才能正常的运行。光靠管理层是不能同步摸清这些情况的,既然各部门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相信他们的需求就是企业的需求。
新东机械是外资企业在华成功经营的典型之一,他们没有简单照搬和效仿母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而是做了较为充分的实地考察后,在认清市场形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本土软件以应对中国的市场竞争。在ERP选型之初,企业首先了解自己生产链条中所包含的主要模块,选择成熟度高的模型,缩短磨合期、培训期。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而准确地了解部门需求,在二次开发中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将工艺精益求精。可见,新东机械对自己的确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抓住机遇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