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0 09:06:34 来源:比特网
2008年伊始,国际著名房地产软件制造商竞优国际集团(IFCA)先后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上海香格里拉和广州华美达成功举办“房地产整体解决方案发布暨全球房地产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成果分享会”,会议全面展示了IFCA的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重点与国内主流房地产开发商分享了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经验,随着各大主流媒体多角度、多内容、深入、全面的系列报道,中国房地产业内外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与走势的探讨,让许多用户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不少中国房地产企业有着相同的信息化经历,谈起企业的信息化,很多房地产老总也有着相同的感受:钱花了不少,但却没听到多大动静。
“我们公司刚成立时,只有5台电脑,但现在10几台服务器、300多台PC,可以说这几年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点也不吝啬,财务系统、销售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各式各样的软件上了有10几种,初步算算也上百万了。但是效果的确如专家分析的,虽然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公司整体业务和资金的运作却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跟上百万的投入相比,感觉那些软件模块性价比太低了。”一位参加发布会的河北房地产企业老总会后对记者说。
谈起信息化,一位北京房地产老总深有感慨:“过去几年可以说我们是靠土地挣的钱,新开的楼盘几天甚至当天便被一抢而空,我记得最高的销售量是当天成交是1000多套。财务部一下子涌进那么大量的用户订金,之后客户还需要办理合同及相关手续,那个时候最忙的不是客户部和财务部,而是IT部,通宵达旦地加班,但我们仍然是一个月后才拿到分析结果。”
“随之而来的物业管理软件档案的建立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此众多的业主收楼后,我们要将每个用户的数据重新输入一次,前几年公司通过大量的二次开发才解决了销售软件和财务软件以及客户的业务数据分享给物业管理部门。庆幸的是历尽艰辛几个部门的信息终于可以共享,遗憾的是至今还有更多的信息孤岛并未打通,可怕的是我们根本不确定剩下的大量信息孤岛是否能够被打通。
“作为‘过来人’,我奉劝其他还没有上信息化产品的房地产同行们,选择信息化产品一定要慎重,不仅要搞好信息化规划,高起点高效率的构建高利益的企业信息化网络,还要我们房地产老总亲自上阵,一定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以指导咨询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办公工具看待和选择信息化产品。多参加类似行业专家学者的研讨、多接触类似IFCA这样国际领先的产品和理念、多了解其他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状况,对企业成功实现信息化、少走弯路有很大好处。”
模块化与精细化
模块化就是要像制造业一样,通过标准的模块进行精细化的生产,未来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特点是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质量大幅度的提高;金融化体现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像金融企业一样重视各类有价值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资金链,还包括房产、土地。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面比原来更加的宽阔,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不仅注重资本市场的资金流通,还要注重本身资产的管理。而信息化则能够使房地产企业在面对多变的政策背景、市场需求的环境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和指导,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价值。
通过本次发布会,各方房地产专家、学者、企业用户一致认为,提升信息化建设将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路径。经过激烈的竞争,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拥有模块化、金融化、信息化的特点,也将是房地产集团化管理和发展的模式。而信息化则能够使房地产企业在面对多变的政策背景、市场需求的环境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和指导,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价值。
在发布会中,当IFCA相关负责人在本次发布会中介绍IFCA整体解决方案时,提到该信息化产品拥有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履顺、对财务、项目等所有职能部门的运转进行预警,还能对整个企业运营进行时时掌控,很多房地产企业负责人都对该信息化产品报以极大的兴趣和期待:信息化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推动力,已经突破了计算机技术的规范,涵盖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通过使用IFCA产品从而实现信息化的意义还在于将企业运作的机制,管理的制度,业务流程互换,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总部,各职能部门,异地的分公司甚至客户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IFCA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运转,信息的共享使得公司对业务进行集中的管理和监控,为企业战略计划提供支持,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差异化的优势。
同时,通过此次研讨和分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负责人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和项目软件之间的巨大差别,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应该说是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流程,而并非是几个单纯的软件可以解决的。作为全领先的房地产行业信息化领跑者,本次IFCA带来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通过其完善和领先的产品帮助中国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加速发展和飞跃,也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信息化树立了国际化的发展标杆。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同行,大家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过去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是靠土地挣钱的模式,内部管理相对而言是比较粗放的,这使得房地产企业没有时间关心信息化,更谈不上如何做信息化规划,我相信在座的IT管理员都有这样的感触。
随着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暴利时代逐渐离开我们,从宏观调控开始,房地产行业的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挣了,地产公司的高层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化工具帮助企业长远发展以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全国布局和跨区域的布局,当管理上面临1+1>2就面临管理失控的局面,万科就是典型的例子,美林基业也面临同样的事情,2001年成立了独立的IT部门,全面负责集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我们意识到未来的地产行业的竞争是品牌、设计、质量多方面的。
业内人士口述美林IT建设的历程
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目前,管理的硬件包括20多台服务器,600多台PC,网络带宽合计达到126M,主机房是双线路,因为涉及到远程网络服务,都涉及到所有的网络互联。软件方面从2000年—2007年部署了财务系统、销售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物业管理、项目施工管理、出售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客户关系、酒店管理系统,通过软件的采购顺序,大致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的顺序和不同的阶段,可以看得出公司发展的经历。
2003年销售对地产的支持,2003年是地产井喷的一年,大量成熟产品交付市场后,物业又成为市场的主流,2005年企业扩张后对企业管理软件特别是房地产管理软件全面需求。
初步估计,最近几年各类的软件投资超过了700万元。总体来看,信息化的实施对提高部门效率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来看地产企业选择软件的过程。
销售软件和财务软件是房地产企业关注的软件,我列举了几个软件,包括明源、嘉码、天诺、用友、金蝶、乐天、思源等等软件大家都接触过,这些是行业性,单一性的软件,这跟企业的发展相结合的,过去几年地产企业靠土地挣钱的时候,建设的房屋一抢而空,如何解决企业快速回笼资金循环建设的问题是老总关注的问题。在此时提出信息化就很容易上网,从立项到实施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其他的公司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记得美林湖畔是2004年开始销售的,当天成交是1000多套,大量用户的订金通过财务预收订金,之后客户办理合同及相关手续,IT部门通过加班加点一个月后才得到分析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时数据量的巨大以及软件解决事务的矛盾性。
物业管理软件档案的建立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此众多的业主收楼后,我们要将每个用户的数据重新输入一次,最近几年公司通过大量的二次开发解决了销售软件和财务软件以及客户的业务数据分享给物业管理部门。
新的问题,总是不停的出现,因为不同的部门开发的时候,不会关注销售和财务软件,都是解决各自部门的事情,从而产生矛盾,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各种信息相对隔离,无法形成信息共享,数据采集需要重复录入,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企业在信息化上重复的投入,例如售楼系统和物业系统中的楼盘资料和客户资料无法共享。现在企业各种数据综合利用不能及时有的共享和传递,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美林如何搞好自己的信息化规划,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从而高起点高效率的构建高利益的企业信息化网络,作为集团的主要负责人,通过跟公司的高层领导的沟通,对以前的工作和问题进行汇报,结合市场软件产品和同行的经验,我们制定了信息化体系的模型,最开始是规划基础平台,就是基础网络和IT服务,其次是关注数据标准化的管理,在软件实施的时候,我们强调数据的重复利用率,我在A系统中设置的编码可以在B系统中同样考虑到,我们在采购软件的时候就会关注这些,以前在这些方面已经吃了很多的亏。
软件包括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售后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业管理,这就是房地产管理软件涉及的各个模块,各个流程占据了60%左右,剩下的40%是由协同办公完成的。
完成所有的数据的标准化和的结合后,我们逐步的往商业的BI延伸,逐步的将数据的分析和报表提供到公司从而提高IT的价值。
未来我们将逐步调整现有的系统,更好的跟模型更好的结合,我相信在座的IT人士都会有自己的设想。
渠道加盟
另外,IFCA中国区营销中心透露,由于本次发布会的影响力,也引起了全国各地专业软件分销商和IT系统服务商的关注与肯定,各地软件分销商、咨询顾问公司纷纷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与活动主办方IFCA竞优国际集团取得联系,寻求合作可能。为此,IFCA竞优国际集团营消中心特委托本报公布其渠道招商计划,并在5月份开始进行全国渠道合作联盟的招商活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