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0 15:53:46 来源:CIO时代网
我们发现,技术能在四个方面提升保险公司的运营绩效,支撑其增长前景,甚至还能改变它们现有的业务模式。下面列举的行业翘楚就是一些技术上的领先者。大多数保险公司还有相当的时间可以评估哪种技术最适合自己。
新的互动渠道
与客户的互动往往依赖于个人联系和面对面的会议。但是,大多数客户,也就是保险行业价值链的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经验丰富的网络、“智能”设备和社交网络用户。其他行业,特别是航空、零售和电信业,已经迅速地采用了这些技术,大幅增加了内部和外部的互动。如今,有些保险公司正探索通过这些渠道将客户、代理、经纪和后台联系起来的方式。
渠道的选择。数年来,保险公司一直在试验购买保险的新交付渠道。例如,南非大都会人寿推出了一个试验性的人寿保险计划 Cover2Go,允许新客户通过发短信的方式购买短期人寿保险合同。亚洲的保险公司也正在探索类似的模式,例如, AXA 泰国的客户就能通过短信延长车险,而且如果他们这样做,还能收到一个小礼物。尽管这些渠道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地区或各种保险类型,但它们还是展示了新技术带来的可能性。
便捷、廉价的定制化保险。我们知道一家保险公司正在制定计划推出一个低成本的一日滑雪保险产品。购买过程将极其简单: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把一则广告的照片发送到广告上显示的号码。之后,保费将计入客户的电话账单。
信息共享。在一次 Facebook 的培训活动中,1.7 万名 State Farm 的代理创建了“好友”组,讨论新产品、交易经验、客户服务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索赔。德国忠利保险也使用社交网络,让经纪人共享信息。
合作伙伴网络。Motorcare 是一家车辆维修企业,它创建了一个范围很大的数字网络,将保险公司与其在德国的800个修车厂连接起来。这个网络处理了14万起索赔,将维修成本降低了20%.
产品创新:灵活的定制化保险
保险产品通常都是标准的,消费者只可在一些有限范围内进行选择,例如,投保额度和其他一些基本方面。举例来说,车险只能针对盗窃、附属财产损失和损害投保。而客户则只能被划进固定的风险类别。
有些保险公司现在利用其关于客户需求、偏好、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巨量信息,推出“大众定制”保险产品,这种产品包含很多预先定义的选择,能够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汽车制造商业已成功推行这一举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客户可以得到定制的产品,而保险公司能通过大批量的产品降低成本。我们知道有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计划推出“洲际后台工厂”,该产品配备的IT系统的算法(也就是“规则引擎”)能根据客户的偏好和具体市场法规定制保险产品。他们的想法是将超大规模带来的成本效益与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灵活性结合起来。[page]
另一方面,车险公司则实施基于驾驶习惯和行为的动态投保模式。例如,美国的一家领先车险公司使用追踪监测设备监控驾驶员,对安全驾驶行为给予保费打折。从根本上来说,在客户汽车上安装的感应器可以追踪其他类型的高风险行为(例如,把车停在盗车事件频发的地区)。随着技术的发展,由移动设备上的 GPS 提供的上述功能可能很快会成为行业标准。同样,医疗保险公司也在研究追踪客户行为的方法,例如,他们的饮食和锻炼,然后开发出鼓励健康行为的保险产品,降低投保人的保费。
在其他领域,保险公司还鼓励客户协助创造新产品。例如, Allstate 保险公司就设立了一个社交网络论坛,为摩托车保险客户和摩托车迷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该公司从讨论者那里收集建议,然后,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高度优化、自动化的服务交付
保险行业往往依靠基于文档的劳动密集型流程发出和管理保单并管理索赔。IT能减少代理、理赔人和付款人员之间的文档往来,并能通过专业软件将直观的付款决策自动化,从而提高效率。例如,新的索赔管理系统能基于索赔的复杂度、预估价值和诈骗风险自动将索赔分入几个集群。有些索赔是自动支付的,其他的则分配给合适的理赔员。这种方法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并减少了诈骗导致的收入流失。
一家大型的车险公司就推出过一个试行的保险项目,将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车辆中的减速传感器和 GPS 设备能检测到碰撞,确定地点并自动通知保险公司。公司可以立刻向事故地点派遣拖车,同时传感器传回更多数据,帮助公司远程评估损失。软件程序能够确定赔款额,并自动进行赔款,无需理赔员和文员做额外的工作。有了这个自动的处理体系,这家保险公司预计能在处理成本上节约30% ~ 40%.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包括 AXA、英国公司 More Than 和苏黎世保险)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先行了几步:他们开发了客户能在车祸或其他紧急情况中使用的 iPhone 应用。 投保人能联系保险公司的紧急救助中心,中心用 GPS 确定事故地点。客户不仅能在 iPhone 屏幕上轻触车辆图像,指出受损区域,还能把事故现场照片发送到救助中心,以加速索赔处理。
保险公司需要让业务与IT完美地统一
保险行业技术变革应该如何把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