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生物识别技术加强身份安全管理

2008-05-19 10:58:01  来源:信息周刊

摘要:随着网上服务和交易的增多,身份安全管理是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传统的设置口令加上令牌等方式已不敷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口令、指纹识别等技术已被采
关键词: 银行

    随着网上银行的普及,为了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大多数银行通过使用数字证书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直至2007年9月,国内权威认证机构之一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数字证书发放量已过190万。但根据该中心《2007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仍有71.7%的未使用网上银行的被调查者由于怀疑网银的安全性而不使用网上银行,这一比例较2006年提高了10%。可见人们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仍然存在顾虑。Unisys全球公共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秦峰表示,随着网上服务和交易的增多,身份安全管理是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传统的设置口令加上令牌等方式已不敷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口令、指纹识别等技术已被采用来应对新的网络身份盗窃问题。

    Unisys 于2007年先后发表的两份相关报告也证明了亚太地区及香港地区赞成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加强身份安全管理。在《亚太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回报和妥协》1中, Unisys测试客户在维持与现有银行的关系或选择新银行时会在那些方面做妥协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物识别系统高居所有银行业务选项的第三位。另外,《全球Unisys安全信心指数》2显示,在香港97%的受访者愿意采取更多的安全手段,如生物识别技术。87%的香港居民表示极度或非常担心个人信息未经许可被访问或滥用以及信用卡资料被盗用。

    实际上,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行业正迅速体验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的价值,确保他们采用了合适的安全措施,减少了在各种复杂安全风险中的暴露。树立消费者信心,获得消费者信任,这也是越来越知名的生物识别和身份认证方法的又一大优势。

    身份认证当然是针对人的。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和其他身份认证的措施是企业可以用来向消费者保证保护他们个人信息最现实的方法。但如果要人们接受新的安全措施,企业需要告知这些新安全措施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为什么要提取指纹?他们的照片会保存在哪里?

    如今,人们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安全,而且这种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他们期望,甚至苛求在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安全和保护——无论是处理与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关系、社会电子邮件交往还是网上购物等。

    更重要的是,人们还希望新技术可以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便利性,包括机场海关的快速通道,并希望能够在移动电话上开展银行业务。

    随着公众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这项技术的使用不断成熟,创新会进一步将声音、面部、指纹和虹膜识别等熟悉的生物识别方法扩展到新领域。一个大有前途的选择就是血脉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了存在于手腕或手指静脉血管中的生物信息代码。同样,另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快速的自动DNA匹配也可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生物识别领域的持续投资将推动研发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并拓展到新市场,如家庭接入和老年护理服务。

    越来越多地采用“预选择注册(opt-in)”安全项目将推动支持远程扫描的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来实现对安全区域的更快验证和接入。例如,Unisys 已登记旅客(Registered Traveller)计划允许频繁飞行的乘客获取支持生物识别的证书来更便捷地通过机场安检,而且不会降低安全标准。目前美国已经在使用该项目,澳大利亚也开始积极探索,因为旅行便利(Facilitated Travel)和安全预警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应用是将多种生物识别解决方案与其他安全或身份认证方法结合起来,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智能卡技术。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于2007年底开始推行自助通关系统。自助通关系统将充分利用智能护照、证件和指纹识别技术,透过先进的资讯科技,自行完成边检查验手续。 凡能够由现有护照改持新的智能证件的旅客,到时只需简单地刷卡、按指纹,机器迅速识别无误后,旅客即可通关,速度能从现在的45秒/人大幅提升到10秒/人,有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节省旅客候检时间。

    不论使用哪种安全措施,最有效的安全办法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评估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无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这种整体安全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安全威胁和风险。

    那么对企业和政府来说,下一步就是确定和维持全球一致的安全应用方法,在道德隐私范畴内增强解决方案。2007年,行业、政府和学术界的联盟全球Centre for Ethical Identity Assurance(CEIA)成立,旨在开发和促进身份认证标准,并支持兼容各种不同行业和地域的企业实践。CEIA的重要举措是起草了《消费者权利法案》草案,以保护个人信息,防范身份欺诈。

    现实情况是,在身份和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基于技术的安全改进可以增强人们的隐私保护、便利性和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如果想要实现这一优势,政府和企业还需要把事实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重点指出消费者无需在隐私与安全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可以同时获得两者。技术已经使企业能够选择可以满足其安全需要的正确解决方案组合。毫无疑问,生物识别技术将在那些寻求采取整体身份管理方法的政府和行业的安全解决方案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