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金融部门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根源与解决建议

2008-07-23 09:13:13  来源:《金融营销》

摘要:如何快速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如何有效扩大金融系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金融

    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沟壑,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这一难题也一样困扰着银企双方的共同发展,而造成这一现状的诸多客观因素中信息不对称成为主要待破之冰。在市场信息资源多元化,信息处理复杂化,信息交流扩大化的现今,如不能很好地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交流平台和对接方式问题,必将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部门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与掌握程度的间隙,使这一难题更趋复杂化。如何快速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如何有效扩大金融系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先决条件。

  金融系统收集与处理信息功能的缺失

  信息收集与处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的综合性能力有待提升。在现阶段,各金融机构由于股改上市、重组改制而兴起一股人力资源整合风潮,大部分金融机构的信贷部门从业人员也处于一个新老交替阶段,经验与知识进入一个融合期,这样就造成许多金融机构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缺失同时拥有知识与经验的高素质信贷复合性人才。这样在新形势下,一个对市场与企业信息研究不足,信贷理论性知识掌握不全的信贷队伍,必将造成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国内中小企业真实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优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收集与处理手段不全面,政策风险与企业风险综合评估还需加强。其主要因素:一是对国家政策导向认识不到位,从个人主观能动性上弱化了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根本动力,使大量的新兴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信贷支持,阻滞了其正常发展。二是把国家行业政策、环保要求、宏观调控信息放置在信贷决策之外,只注重企业效益,把企业还款能力作为第一决策依据,最终导致大量的信贷资金损失。

  人为改变资源市场配置,减少基础行业扶持力度。近年,在很多县域和地区,金融部门从机构设置、资金投放、服务项目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以信贷集约化,减少成本支出为由,大量裁减基层营业网点,减少小额信贷业务,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失去了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县域,很多金融部门实际上成为储蓄网点,造成当地大量资金外流,加大欠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近一步紧缺。特别是对一些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只能以较高的融资成本才得到农信社有限的融资,加重了各种经济实体成本付出,企业正常发展得不到有效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与发达地区距离也不断拉大,当地金融部门也在此种环境中趋向亏损边缘。

  融资条件僵化,缺少利用信息灵活多变融资渠道。现在很多商业性银行信贷审批实行上收一级,提高融资“门槛”,在融资中要求被融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进行融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把一大批发展前景好,资产质量优、信誉度高的中小企业杜绝在门外。同时也限制了金融部门在县域中发展,许多企业不得不脱离与其的联系。在当前很多新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对外信息方式之前,就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银企双方很难实现同步发展,由此也使部分商业银行在县域内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会,逐步走向了弱化机构和减少业务的行列。

  信息处理程序缺失,社会信息与企业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都存在着递减现象,越处理加工所得到的信息越少,这样就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保证最终信息要求。而在现实中,各金融机构在不断扩大业务品种的同时,对外部信息收集方式和渠道还没有加大拓展力度,从信息的深度与广度都没有对新业务进行有效的保证,只以现有的一部分有限信息资源来应付业务扩大化。如目前很多金融部门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具体要求、环保部门审批手续、公检法部门对企业立案现况、企业多年开户行结算活动情况、企业财务活动情况分析等均不能做出全面客观实际地分析研究,使上层决策部门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状况和有效公共信息,从而采取“惜贷”方式规避由于信息不全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公共信息化建设中的缺位       

  信息公开与法律保证存在缺位。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正式法律保证信息提供的真实保证,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对外提供信息时缺乏必要的条件。特别是目前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中如“会计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评估公司”究竟有多大的法律效应和负多大法律责任没有具体的规定,对企业所做的评定中结果真实程度由谁来保证,这一系列的无法律保证的行为,造成众多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评估出来的经营活动和还款能力存在较大疑虑,故各金融部门只能以抬高门槛和自行成立评估组织来完成这些工作,加大了金融部门融资成本。

  当前人民银行所建立的征信系统内容的质量急需提高。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基本完成了基础性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是信息的不全面性,系统内只提供了企业一般的对外信息如营业执照号码、税务登记证号码、代码证号、法人名称等。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信息根本无法实现真实披露,如企业年检时所提供的各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同时部分金融部门还存在信贷、担保等信贷信息的漏报、迟报、瞒报等现象,使得这一系统所查询出来的数据无法做到全面真实,使系统效果和价值大打折扣。

  二是社会公共单位信息不能沟通,企业制造虚假信息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付出。部分企业为了取得信贷部门的支持,在提供企业经营中的财务信息中故意扩大企业积累,提高企业流动能力和盈利能力,而在税务机关报告中为了避税而减少企业盈利和营业额度,这样造成一个企业在同一时段对外提供信息出现多种结果,从而加大了金融部门在整个融资过程中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企业这一不确定行为目前还没有一个责任部门对其进行核实与惩罚,助长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随意性。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