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6 10:17:52 来源:互联网
“移动医疗”的概念最近被很多投资者叫嚣着拥上台面,很多中小型创业公司更是蜂拥而至觊觎着这块诱人的处女地。互联网业界似乎一面倒似地推崇着移动医疗产品开发,然而,剥去外表过多的浮华,她真的还那么“美”吗?
记者近日采访了一位在GE 医疗中国Healthcare IT部门的产品专员,请他从大型医疗IT公司的视角分享了对于这个领域的一些看法,更多的是对医疗行业互联网产品服务所牵涉到的技术性与专业性问题的解答。
以GE为例,医疗IT具体指哪些服务项目或内容?
医疗IT主要是指医院内部的IT管理项目,这需要在医院的局域网上搭建系统,或根据医院需求同外网连接。移动医疗是我们系统的一个选配,比如说用iPad查看病人的影像资料,或者病人回家以后用iPhone记录自己的病情,阵痛等等发送给医院的医生。这是一套软件系统,但是部署的时候还需要搭配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等硬件。一般来说,硬件和软件大型IT公司都能做。
医疗服务类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的产品类型有哪些?
医疗IT的软件服务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影像类的数据管理,另一类是可视流程管理。
数据管理是指,系统会把所有影像设备扫描出来的数据自动抓取到服务器和硬盘中储存,之后医生可以通过工作站随时调阅查看,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做编辑、测量、还有后处理,同时也可在工作站上撰写病人的诊断报告、发布报告。总结来说,影像处理主要是:数据调阅、编辑后处理、影像分析、报告撰写等等。
可视流程管理是指,从病人入院开始:医生下医嘱,病人登记,接受扫描检查,等待结果和报告,整个流程都可以通过软件系统来管理,与医生相关的功能就是:登记录入,查询,医嘱撰写,扫描排班,报告审核、发布、打印;另外还有科室的人财物管理,统计数据查询等等。
从目前的产品开发情况来看,移动医疗产品主要提供哪些服务?
移动医疗是GE医疗IT系统的一个选配,比如说用iPad查看病人的影像资料,或者病人回家以后用iPhone记录自己的病情,阵痛等等发送给医院的医生。大陆这边,移动医疗还没有怎么兴起。不过有的医院已经开始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查房,病人登记之类的工作。比如拿一个联想的Pad,在病房查房的时候直接录入病人的信息,Pad就会发送到服务器上,接着在病人的病例里面完成登记,在HIS里面的计费功能也可以集成。国内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有开发类似移动查房类的产品。
目前从医院方来说,可以选择两种移动医疗的方案:一种是面向医生,例如医生拿一部iPad,然后通过上面的虚拟机浏览器,或者一个App通过网络VPN登录医院的系统查看病人的影像,可以做测量分析,也可以做远程医疗会诊;另一种是面向病人,病人在家中使用iPhone或者iPad,通过APP记录需要记录的信息,然后传回给医生,常用在手术之后的随访。不过目前还没听说过使用案例,主要是受限于病人的互联网使用技能达不到要求,并且整套服务成本很高,医生也不愿增加自己在此方面的工作量。
对于移动终端,目前移动终端上搭载的功能都比较简单,就是看图,输入数据,查看编辑等。GE做的更多一些就是实现远程医疗中的图像编辑和操作,不过也是Web-based的,所以对于移动设备的要求并不大。
单纯依靠影像这些可以会诊分析吗?是否对影像技术的要求很高?
现在的远程会诊很多都是影像相关的。GE的远程会诊可以实现多个地点的专家同时给一个地方的病人会诊:A专家可以用电脑查看影像,B专家可以用iPad查看,他们双方都可以对影像进行测量编辑和后处理,操作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诊疗需要的影像技术主要体现在:
1. 影像的读取,查看,编辑,测量的速度和精度,还有操作便捷性。
2. 三维后处理的技术(一方面是算法,另一方面是临床重建序列)。
这些技术确实要求比较高。医疗IT比较棘手的地方就在于又得有IT技术又得有临床医学专业的视角,否则系统的性能也许不错,但是医学应用价值不大。
中小企业做移动医疗是否会遇到技术、资源、资金的高门槛?
其实移动医疗IT技术门槛并不高,关键是医疗技术和医学专业性。移动医疗这些如果要推向市场是需要认证的 ,比如说iPad的Retina显示屏,前段时间刚通过美国的FDA认证,可以作为医疗影像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上市。目前在国内还需要SFDA资质认证。该认证由国家食品药监局发放,申请周期大概需要一年时间,相对繁琐。SFDA分为生产和经营两种,没有认证就不能在大陆生产或者销售医疗相关产品。因为远程医疗系统是医院组织专家坐诊,因此虽然GE只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但还是需要SFDA认证。
医疗IT类服务产品目前的推广情况如何?中小型企业发展空间有多大?
从医院方来说,他们并不缺钱,但是在IT方面往往不愿意投入很多,因为IT不赚钱。而且,中国人一直以来没有习惯买正版软件,所以价格高的服务他们不喜欢。数字化一定要做,但是不一定要做很好的系统,能用为原则。IT系统和病人的诊断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关键在于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等行为。现阶段医疗IT服务对于医生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非必需品。中小型创业企业如果能推出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