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2 15:50:07 来源:互联网
从1995年以来,沙钢始终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通过多年努力,沙钢实现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工业化、管理现代化企业的转变。
立目标、谋规划,持续指导沙钢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的整体、长期建设,离不开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创新的建设规划,离不开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目标。沙钢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有序开展,为了构建数字化沙钢,紧密结合了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借鉴国内外钢铁企业信息化实施经验,与时俱进地形成了沙钢的信息化各个阶段总体目标及建设规划,来指导每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树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沙钢集团整体运营,执行,决策平台,实现集团管、控、决策一体化、三流同步化“的总体目标。
沙钢通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集团型的大企业,沙钢所面对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生产工艺、工序等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运营、执行决策平台,很难做到政令畅通,决策有效、经营生产有序对接,很难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照企业发展现状,沙钢确立了充分借鉴先进的各种业务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合同为主轴的产供销整合管理和追踪,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实现集团,成员企业业务全覆盖。以质量规范为桥梁,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及生产管理等专业系统紧密结合,在保证质量、交货期,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做到最佳生产。同时将合同贯穿采购,到货、排程,生产、存货、销售、发货,掌握进度及实物动态,合理进行资源调度,实现管控一体,最终实现三流同步。
第二,依照同步企业发展的总原则,与时俱进谋定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些年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沙钢确立了信息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设企业执行业务平台,为生产管理指令的有效落实可靠执行提供平台支撑。建立能源管控平台,节能降耗,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建立企业物流管控平台,为物流插上翅膀;建立企业产销一体化集成平台,优化生产计划,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品质。
第二步:在完成执行业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集团整体管控、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集团效益,战略供应链效益最大化。建立集团管控平台实现集团资源共享,为战略执行提供支撑;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虚拟经济价值,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效益。
第三步:提升决策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集团数据挖掘分析,决策系统,为集团战略决策提供导航,建立钢铁贸易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沙钢已完成了第二步建设,正在向第三步迈进。
[page] 奋开拓、勇创新,精心开展沙钢信息化建设
为满足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沙钢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持续进行信息化资金投八近几年累计投八资金达2.4个亿,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及各个层次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并进行了有效集成搭建立体化,丛横交织的整体信息化链,为沙钢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第一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生产管控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高效生产管理执行载体。
各个生产单元是生产的执行者,企业整体生产单元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等有着直接影响。生产管控平台在提升企业多工序整体运转效率的同时,为经营指令的落实提供了有效执行载体。
1.建设铁水优化调度系统,国内率先实现铁水一包到底新技术有效运用。采用从炼铁到炼钢一包到底的生产新技术就是选择与辖炉公称容量相同的铁水包,将高炉生产出来的铁水经过该铁水包直接输送到炼钢车间,经脱硫处理后兑入转炉进行炼钢生产。运输过程中间不仅不更换铁水包,而且省去了传统生产工艺中采用的鱼雷罐车和混铁炉装置,提高了炼铁,炼钢生产单元的衔接效率,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2.建设整体产销一体化系统(MES)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质量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沙钢整体产销一体化系统是沙钢发展历史上信息化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覆盖了炼钢,轧钢等多个生产单元。系统采用了全生产与管理工序集成、炼钢、轧钢一体化计划设计,合同动态分割,全过程质量管理与跟踪等一系列生产管控新模式新技术。搭建了一座集销售、生产、计划、物料、库存、质检、发货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对企业整体产能,生产执行效率,质量控制能力的提升和工序能耗降低起到了关键作用。
3.构建能源、环保管控平台(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直接提升能源综合利用,减排水平。在2006年~2007年间 沙钢开展了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建设,通过实施,建立了全厂管控一体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覆盖基础自动化、过程监控及管理三个层次,实现对能源、环保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监测,进而完成能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为构建‘绿色沙钢”提供了支撑。
4.建设物流管控平台,提升物流执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沙钢物流系统针对集团整体物流业务,从码头卸货开始,到原辅料的入库再到产成品的出库,最后到码头的装货结束,形成物流的闭环管理。前道工序指导、产生后续计划,信息自动及时准确传递,业务流,数据流都得到了高度整合,实现了客户需求快速响应的物流流程设计,实现了厂内物流计划实绩的实时跟踪。
第二,构建企业内部高效,规范管理平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的增多,管理复杂度也相应提升,企业的各管理环节中,管理流程确定性参差不齐,各部门沟通与协调缺乏一个有效快速灵活的平台管理执行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情况,沙钢在2006年开始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2007年年初顺利投入运行。通过系统的使用一是明确了企业管理流程,各项业务实现了标准化实时化作业;二是消除了管理中的延迟,实现了管理者对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确保了企业管理决策得以有效落实;三是实现了对关键业务的控制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四是企业走向了无纸化办公的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展现和综合利用。
第三,构建集团管控平台,实现集团资源共享,为战略执行提供支撑。
沙钢目前已拥有沙钢国际贸易公司物贸公司、淮钢特钢、安阳永兴钢铁、鑫瑞特钢等成员公司及企业。怎样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人才的集中统一高效使用,怎样实现集团资金管理的统一;资金的统一监管综合利用,怎样实现集团购销资源统一;客商、产品体系,服务统一;怎样满足集团管理模式的多样化;适应不同管控力度的要求等,这些已成为集团迫切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沙钢进行了集团管控平台的实施,通过系统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为集团提供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平台系统的构建完成,真正实现了集团的高效管控,资源的高度共享,为集团战略决策的执行提供扎实的基础支持。
第四,构建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供应链全面协同。
为提升沙钢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0年下半年实施了沙钢集团电子商务平台,201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是沙钢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支撑系统,主要定位于为客户、供应商和沙钢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协同业务提供衔接窗口;为客户、供应商和沙钢之间沟通的架设桥梁,为沙钢上下游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的提升,客户价值的提升,提供支撑。
[page] 出成果、争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通过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沙钢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及效益日益显现,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经济、社会效益都得到快速提高,真正支撑了沙钢的跨越式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第一,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变革创新。
1.信息化加速了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管理革命,不仅仅是计算机代替人的手工操作,更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更新。企业信息化对沙钢的管理理念与国际接轨,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都带来了巨大冲击。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实施流程再造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供应链,大幅度减少中间管理层等,都是管理思想和理念的重大突破。
2.管理机构向扁平化转变。公司原来机构层次较多,呈“金字塔”型,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金字塔型结构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
3.管理方式实现了流程化。沙钢过去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人工等方式来实现,程序、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出现管理失控,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改变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管理方式,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运营规范,各项业务流程简化和规范,实现了动态管理并同步实现沙钢各项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
4.管理规范实现了软件化。沙钢过去的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检验标准等均是成文标准文件对其理解因人而异,各个系统设计时已将其软件化,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将产品规范和冶金规范,含新试产品和军工钢的规范全部进行清理,输入计算机,解决了多年来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问题。由技术质量部统一建立并维护钢铁产品的产品规范卡,保证了系统性、规范性和正确性。另外,管理规范软件化,也解决了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问题,避免了因一人跳槽造成企业核心技术流失的风险和用户流失。
第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是在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能源,环保管控平台(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后,直接提升能源综合利用、减排管理水平,通过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及投入运行,提高了企业能源介质和余压、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二是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后,促进工艺装备升级改造,促进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运用,降低生产单元工序能耗,如采用干熄焦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蒸汽有效回收、发电,沙钢焦化工序能耗大幅度下降。
三是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生产管控平台建设后,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建设整体产销一体化系统(MES),提升企业整体生产效率、质量水平,提升了各个生产单元、各工序的衔接效率,提升了整体产能,降低了炼钢、轧钢工序能耗,根据使用以来的实际生产数据反馈,炼钢车间目前的月平均产量增加约1.98万吨,对比上线前增幅为3.6%;热轧目前的月平均产量增加约1.25万吨,对比上线前增幅为3.5%。如按钢铁产品平均价格3800元,信息化贡献率按20%来算,就产能提升这一块,每月就将产生2580万元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