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8 09:29:02 来源:CIO时代网
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网络系统是于近几年规划建设实施的生产、办公、通信综合系统网络。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业务应用的不断深入,IT 需求不断增加,网络系统逐步显现出可管理性差、攻击防护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监管部门也进行了信息安全风险的相关提示。为此,结合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的现状,谈一谈中小商业银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中小银行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网络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行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成了各项创新的金融业务的开展,改善了整个金融行业的经营环境,增强了金融信息的可靠性,使金融服务于社会的手段更趋现代化。但是,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网络安全风险伴随着网络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应用而全面笼罩在金融行业的每个业务角落。
金融行业IT 系统由于涉及信息的敏感性自然会成为内部和外部黑客攻击的目标,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叙述如下八类:
1、非法访问:现有网络设备本身具备一定的访问控制能力,而这些访问控制强度较弱,攻击者可以在任一终端利用现有的大量攻击工具发起攻击;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如银行)开发的很多增值业务、代理业务,存在大量与外界互连的接口,外部网络可能会通过这些接口攻击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2、失密和窃密:利用搭线窃听窃收,使用协议分析仪器窃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密码,破解系统的核心密码,窃取用户帐号、密码等;或利用间谍软件获得敏感的金融信息。
3、信息篡改:利用信息篡改攻击手段,非授权改变金融交易传输过程、存储过程中的信息。
4、内部人员破坏:内部人员熟悉金融行业网络系统的应用业务和薄弱环节,可以比较容易地篡改系统数据、泄露信息和破坏系统的软硬件。
5、黑客入侵:利用黑客技术非法侵入金融行业的网络系统,调阅各种资料,篡改他人的资料,破坏系统运行,或者进行有目的的金融犯罪活动。
6、假冒和伪造:假冒和伪造是金融行业网络系统中经常遇见的攻击手段。如伪造各类业务信息,未授权篡改数据,改变业务信息流的次序、时序、流向,破坏金融信息的完整性,假冒合法用户实施金融欺诈等。
7、蠕虫、病毒泛滥:蠕虫、病毒泛滥可能导致金融行业的重要信息遭到损坏,或者导致金融行业网络系统瘫痪。
8、拒绝服务:拒绝服务攻击使金融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无法为客户提供正常服务,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使行业形象受到损害。
二、中小银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
根据上述中小银行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我认为中小银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智能、深度的安全防御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可动态发展的纵深安全防范体系,来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否认性,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信息系统基础保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整个信息系统。
中小银行信息安全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建立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专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2、制订金融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门结合银行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安全策略,对信息资源进行安全分级,划分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域,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制订并执行各种安全制度和应急恢复方案,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些包括:密码管理制度、数据加密规范、身份认证规范、区域划分原则及访问控制策略、病毒防范制度、安全监控制度、安全审计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安全系统升级制度等。
3、设计并实施技术手段,技术手段要包括外网边界防护、内网区域划分与访问控制、端点准入、内网监控与管理、移动办公接入、拨号安全控制、病毒防范、安全审计、漏洞扫描与补丁管理等诸多方面安全措施。
4、建立安全运维管理中心,集中监控安全系统的运行情况,集中处理各种安全事件;统一制订安全系统升级策略,并及时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以保证提高安全体系防护能力。
三、中小银行信息安全现状及需求分析
下面以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的网络及应用现状,分析在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大部分中小银行具有共性。
(一) 网络层
为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层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结构以及网络数据流通模式的风险:
现有主要的网络结构为星形、树形、环形以及网状,随着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密度的增加,整个网络提供的线路冗余能力也会增加,提供的网络数据的流动模式会更灵活,整个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也会大大的增加。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现有的网络结构,能够满足数据流动模式的需求,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取的有效可行的措施是加强网络设备和线路备份措施的实施。
2、 网络设备安全有效配置的风险:
网络设备是网络数据传输的核心,是整个网络的基础设施,各种网络设备本身的安全与可靠性以及这些设备上应用策略的安全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保证。
3、 来自不同安全域的访问控制的风险:
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接入网络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必须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区域之间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不同的网络区域之间的网络通信,以此来控制网络元素间的互访能力,避免网络滥用,同时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的隔离,把安全风险隔离在相对比较独立以及比较小的网络区域。
4、网络攻击行为的检测和防范的风险:
基于网络协议的缺陷,尤其是TCP/IP 协议的开放特性,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风险,常见的IP 地址窃取、IP 地址假冒,网络端口扫描以及危害非常大的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等,必须能够对这些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深度防御。
5、网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风险:
网络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可能被通过各种方式窃取,因此保证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机密性(保证数据传递的信息不被第三方获得),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被人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不断提高情况下。
(二)用户层
1、用户操作系统平台安全漏洞的风险:
大部分的网络攻击行为以及网络病毒的传播都是由于操作系统平台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微软不断发布系统补丁即是明证,因此必须有效避免系统漏洞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进行合理的配置。
2、用户主机遭受网络病毒攻击的风险:
网络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路径,网络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危害之大是令人吃惊的,特别是流行的一些蠕虫病毒,更是防不胜防,因此必须建设全面的网络防病毒系统,层层设防,逐层把关,堵住病毒传播的各种可能途径。
3、针对用户主机网络攻击的安全风险:
目前Internet 上有各种完善的网络攻击工具,在局域网的环境下,这种攻击会更加有效,针对的目标会更加明确,据统计,有97%的攻击是来自内部的攻击,而且内部攻击成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来自于Internet 的攻击,造成的后果也严重的多。
4、用户网络访问行为有效控制的风险:
首先需要对用户接入网络的能力进行控制,同时需要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尤其是对Internet 资源的访问控制,比如应该能够控制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 的什么网站。在此基础之上,必须能够进行缜密的行为审计管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