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2013中国农业及农村信息化重点投资领域展望

2013-04-18 11:51:49  来源:CIO时代网 赛迪网

摘要: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
关键词: 信息化 农业农村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在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规范各类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全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综合利用”。


    纵观近年来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因此基础设施、远程教育、系统平台建设是2013年中国农业及农村信息化的重点投资领域。


    1、广播电视电话网、宽带网等基础设施还将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央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已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已覆盖全部建制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自然村通电话比例也已达到95.2%;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87.9%。但信息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应用,光纤网的推广、3G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全国2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有近一半还未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施“村村通”还需向“户户通”加强推进。因此,随着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


    2、远程教育系统将加快应用普及。


    在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7%提高到了目前的49%。但与发达国家高达85%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相比,水平依然较低。因此,依靠教育改变农民的意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共识。高效普及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已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确保新农村推广建设稳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农业农村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形式,具有传播快捷、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形式灵活的优势,能将农业信息和一些实用技术,通过农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第一时间送进千家万户,是中国农业推广方式的重大创新,是提高科技对农业贡献率的有力途径。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层次差距较大,贵州、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等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水平还较低,正在大力发展当中,孕育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农业农村远程教育也将成为2013年投资的重点领域。


    3、系统平台将在实践中逐步推广。


    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信息化系统服务平台也逐渐成为了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2013年1月4日,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指出:“农经信息化发展要实现信息服务平台普遍建立、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显著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化步伐加快……”。


    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推进农民负担监管信息化;推动农业监测预警智能化;实现分工合理、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监测、质量监管、产品追溯等系统和信息服务等,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电子政务平台、农村经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土地流转信息共享服务与监管平台、农民负担监管和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发布系统等一系列覆盖部、省、市、县的信息服务平台都将会不断建设。因此,各种软件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2013年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建议: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业务发展战略时,需要全面地了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深入分析自身的业务基础和服务能力,针对基础设施、远程教育、系统平台建设等重点投资发展领域,选择合适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


    各地方政府在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时,一方面应加大与信息化程度发展较好地区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一些信息化产品和成果的共享;另一方面应根据当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一些工程项目加以重点发展,并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引导和培育。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iopurple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