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SaaS服务模式的特性分析

2013-04-24 14:02:04  来源:网界网

摘要:SaaS服务模式与传统软件服务模式相比较依托于软件和互联网,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商务角度都拥有与传统软件不同的特性。
关键词: SaaS SaaS服

    SaaS服务模式与传统软件服务模式相比较依托于软件和互联网,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商务角度都拥有与传统软件不同的特性。


    SaaS服务模式的特性分析


    SaaS可以说是目前软件行业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了,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简写,翻译成中文是“软件即服务”。最早的SaaS服务之一可以追溯到在线电子邮箱,特别是免费电子邮箱的推出,极大地降低了个人与企业使用电子邮件的门槛,也降低了相应成本,进而改变了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方式。


    SaaS服务模式发展至今,种类与产品已经非常丰富,面向个人用户的SaaS服务包括:在线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帐务管理、文件管理、照片管理、资源整合、日程表管理、联系人管理等等;面向企业用户的服务包括: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在线存储管理、网上会议、项目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STS(销售管理)、EOA(协调办公系统)、财务管理、在线广告管理等,还有一些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服务。


    与传统软件服务模式相比,SaaS服务依托于软件和互联网,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商务角度都拥有与传统软件不同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SaaS服务模式的互联网特性


    一方面,SaaS服务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或WebServices/Web2.0程序连接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使得SaaS应用具备了典型互联网技术特点;另一方面,由于SaaS极大的缩短了用户与SaaS提供商之间的时空距离,从而使得SaaS服务的营销、交付与传统软件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例如,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如Microsoft?Hotmail?等。尽管您在考虑SaaS时很难率先想到Hotmail也属于SaaS的范畴,但Hotmail确实满足了所有SaaS的基本标准:供应商提供所有程序逻辑和数据的主机服务,使最终用户能够通过基于Web的用户界面在公共因特网上存取数据。所以,SaaS应用必须是互联网的,并且这种网络的应用可以灵活启用和暂停,随时随地都可使用。正因为通过网络来访问,SaaS对网络的传输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用户联网操作数据,很多业务对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所以SaaS对网络的传输能力比普通ISP更高。


    比如SaaS软件行业知名产品NetSuite,所提供的在线ERP,在线CRM等模块产品,都是基于网络的,这样的优势在于您不必投入任何硬件费用,也不用请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能上网,有浏览器,就可以进行ERP,CRM系统的使用,快速的实施,便捷的使用,低廉的价格,都有赖于SaaS产品的互联网特性。


    SaaS服务模式的多重租赁(Multi-tenancy)特性


    SaaS服务通常基于一套标准软件系统为成百上千的不同客户(又称租户)提供服务。这要求SaaS服务要能够支持不同租户之间数据和配置的隔离,从而保证每个租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以及用户对诸如界面、业务逻辑、数据结构等的个性化需求。由于SaaS同时支持多个租户,每个租户又有很多用户,这对支撑软件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性能、稳定性、扩展性提出很大挑战。


    SaaS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交付模式,软件大规模应用后的性能和运营成本是架构师的核心任务。


    现今,成熟的SaaS软件开发商多采用一对多的软件交付模式,也就是一套软件多个客户使用。此种方式也称为单软件多重租赁(SingleInstanceMulti-tenancy)。


    在数据库的设计上,多重租赁的软件会有三种设计,每个客户公司独享一个数据库instance,或独享一个数据库instance中的一个表,或多客户公司共享一个数据库instance的一个表。几乎所有SaaS软件开发商选择后两种方案,也就是说,所有公司共享一个数据库license,从而降低了成本。


    有些SaaS软件公司专门为单一企业提供软件服务,也就是一对一的软件交付模式,客户可以要求将软件安装到自己公司内部,也可托管到服务商那里。定制能力是衡量企业管理软件好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软件开发商在SaaS早期坚持采用单重租赁的软件设计方案。相比之下,多重租赁大大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Scalability)、降低了维护和升级成本。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o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