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10:00:04 来源:华夏酒报
记者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获悉,“电子监管码”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焦点之一,而且已从原来只有啤酒企业意见较大蔓延到了白酒等各酒种企业,成为整个酒行业信息化的一个热议焦点。
据记者了解,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发文,关于贯彻加强食品安全的特别规定中,明确提出对9大类69小类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码管理。
此规定一出,立刻引来啤酒企业较大反应。2008年春节过后,几家大型啤酒企业联名上书,对实行该规定后企业的生产成本、新设备的更换、生产中的可操作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随后,“电子监管码”也成为“两会”中的一个热点,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取消对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制度。
本次理事会上,除了啤酒企业仍对电子监管码提出较大意见外,在白酒企业的分组讨论中,该话题也成为很多参会人员的重要议题。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更是抛出了十大疑问拷问“电子监管码”的适用问题。张国强认为:
第一,酒行业中的企业产量大,数量多,产品销售区域广,对每一瓶产品都实行“电子监管码”管理难度较大,且大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二,白酒企业产品品种多,每个企业都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品种,每个品种又有不同的度数、不同瓶型的区别,而且产品会销往不同的区域,要仅仅在20位的“电子监管码”中得到体现较难。
第三,白酒的瓶型有很大差别,设计时会有较大差异,能否真正体现出“电子监管码”的使命还有待考验。
第四,现在的包装物一般都实行压膜,如果电子监管码仅仅放在外包装盒上,是否会很容易被(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擦掉。
第五,“电子监管码”作为事后管理,是否具有可控性,能否真正地监管渠道,能否管住小企业,是否最后只能落实到大企业身上?
第六,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能体现出企业的相关信息,此信息提供出来之后,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如何进行保密,谁来落实监管?
第七,目前,各大中型企业现有的库存包装物如何消化,如果要求销毁,成本谁来承担?
第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现在不收取管理费用,是仅仅现在不收取还是将来都不会收取?
第九,目前,白酒原材料成本上涨较快,倘若白酒企业集体涨价,这种社会影响谁来负担?
第十,目前产品上现有的条形码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怎样区别,是否可以合二为一?
对于啤酒企业来讲,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更是无法承受。2007年,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达到3931.37万千升,按照500mL/瓶计算,我国2007年共生产775亿瓶啤酒,实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之后,就要对每瓶进行贴码或者喷码,对于啤酒行业的利润将会有较大影响。
据记者了解,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已经不仅仅是酒行业的问题,饮料行业、乳制品行业、化妆品行业都对此有较大意见。
《食品安全法(草案)》规定“国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实行电子监管码制度”,追溯每一独立包装产品的真实性,可见这一规定已经上升为法律,取消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较难实现。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对于酒行业来说,能否跟饮料行业实行同样的政策,实行“一箱一码”,或者到执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无法做到“一瓶一码”就实行“一件一码”,甚至“一车一码”、“一批一码”,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