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5 09:42:30 来源:中国上海
2008年,本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上海贯彻“四个着力”、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心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市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挥信息化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2008年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落实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积极争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重大专项落户上海;加快推进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继续推动科教兴市重大项目实施,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三大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信息技术领域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活动;鼓励和引导集成电路、信息家电、通信制造等行业协会依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试点平台,提高行业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以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推动以手机芯片、平板显示驱动芯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的集成电路产品设计与整机联动;推广以景观灯、车用灯、照明光源等为重点的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促进节能降耗。
加快以软件和互联网应用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以操作系统、中间件等为核心的基础软件,以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为重点的嵌入式软件,以金融、电信等领域为重点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落实“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及示范区建设要求,拟定信息服务外包发展促进措施,重点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推进以互动娱乐、动漫等为重点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做好国家即将出台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的政策配套工作,重点推进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汽车电子、软件、数字内容、服务外包等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加快推进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软件评测平台、半导体照明应用平台、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平台、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咨询评估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2008年,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和经营收入力争达到8100亿元,其中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达到1800亿元,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500亿美元。
落实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实施以“百家IT厂商助力万户传统企业提升”为主题的企业信息化体验扶助计划;以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协同制造、冷链物流监控等为重点,推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成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联盟,颁布《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用规范》,建成市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
三、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级
按照上海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完善全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体系,重点推进郊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编制;以无线电频率资源集约共享为重点加强无线电管理,提高电信行业服务水平。根据国家部署,建成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3G)试验网络建设;推进世博园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网等市重大工程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部分城区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完成800兆数字集群模转数工作,继续推进信息管线、通信局房、无线通信基站的集约化建设,以及信息通信架空线入地、无线通信基站的景观化改造,加快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做好奥运会足球赛等重大活动的信息通信保障。建设高效能可信计算机系统,推进超级计算中心与公共科研平台的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超级计算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完成上海互联网络交换平台扩容并试运行,提升互联网本地交换能力。
四、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
落实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编制本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推进国信办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完善电子政务基础支撑体系集约化建设、公共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等模式和机制建设,深化拓展电子政务应用功能和服务领域;开展信息化支撑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拓展政府网站办事功能,完善政务服务热线114服务,推广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应用,完成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与市级网络的对接。基本建成政府电子采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一批重点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居住证管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企业(进出口)基础信息共享与交换等信息系统并促进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实有人口综合管理、基层党建、电子监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城市图像监控、应急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
五、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在文化领域,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和信息苑建设,按照集约共享原则推进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郊区农村的建设和在社区的全覆盖;推进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在教育领域,配合教育管理和学生素质教育,继续推进“教学通”、“管理通”、“培训通”、教育资源“社区通”、网络教研平台等建设,推广“家校互动”学生成长教育信息系统应用,加快建设符合学习型城市要求的开放型终身学习平台;按照国家要求,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医疗卫生领域,加快建设“医联工程”,在23家市级医院推进诊疗信息共享;通过区域试点,推进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促进诊疗、保健信息的共享。在旅游领域,建设完善城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拓展上海旅游信息网、旅游热线服务功能。在体育领域,推广市民体质监测网络系统的应用。建设城市数字记忆工程,推进档案公共服务。
发挥信息化在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按照“一口受理、内部协办”的要求,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建设,开展社区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新农村信息化,落实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任务,深入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加快推进宽带信息网和有线电视网进村入户,重点建设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部分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建成包括农村信息苑、“农民一点通”等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探索城镇管理、村务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普及培训工程。
六、拓展经济领域信息化,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
落实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BtoB电子商务专项支持计划,重点引导现代物流、机电设备、钢铁等领域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的应用;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启动BtoC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启动洋山保税港区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广特殊区域联网监管系统应用,推动电子口岸平台与道路货运等相关专业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深化口岸电子支付平台建设。服务金融中心建设,继续推进本市银财库行横向联网工程建设,推广市级财政单一账户系统应用,启动建设财政动态监控系统,促进公务用卡制度的推行与完善;落实上海市银行卡产业三年发展计划(2006-2008),全面推进金融税控收款机在饮食、娱乐、商业零售、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应用;以服务奥运会、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银行卡支付环境。落实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加强信息技术在信用管理和服务各环节上的应用,完善个人与企业联合征信信用数据库,规划建设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领域的应用,重点推广畜牧、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推动农产品市场服务、农业生产决策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加快推进世博会、城市建设和交通领域信息化,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配合世博会筹备,落实世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发布世博会信息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推进园区内信息管线、通信局房、无线基站、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信息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世博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急用先上”原则加快推进相关应用系统建设;按照世博会信息安全专项规划要求,启动世博会数字认证受理分中心(RA)、系留气球监测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世博会期间对市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完善本市应急管理、建设交通、公共卫生、气象、旅游等领域信息系统;依托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快世博会相关信息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服务于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向奉贤、南汇、崇明等郊区(县)和绿化、市容等专业领域拓展。深化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建立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推广地理空间信息在社区及相关专业领域的应用,深化地下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试点,规划建设上海海域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框架。深入推进交通信息化,重点完善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以路况、运输、停车等信息为重点,推进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地面无线测控网在银行钱箱、残疾人车辆等管理方面的应用。
八、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修订后的《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重点推进公共资金使用、行政处罚结果、土地使用权出让、城市规划、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向乡镇政府、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推进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加强政务部门电子文件、数字信息的归档和管理,落实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及时提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相关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加快推进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建立公共基础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机制,重点推进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登记工作和市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目录和交换体系框架。促进各领域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与利用,支持公益性信息服务。
九、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促进“平安上海”建设
重点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整改、等级评定、监督检查等工作;继续实施重要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推进数字证书在电子政务、商贸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完成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商用密码管理基础设施功能升级;完善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加快推进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系统二期、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防范综合支持服务系统,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十、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信息化协调持续发展
研究制订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无线电电磁环境管理、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为重点的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规范无线电、信用征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行政执法行为。健全信息化项目归口把关相关制度规范,开展2009年市本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申报工作,启动信息系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估试点。全面实施上海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信息化社会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中介组织和企业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办好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七届年会和第五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加强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的国内外信息化合作交流,重点在超级计算、互联网络交换、电信服务、无线电协同监管、电子口岸、信息化培训与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拓展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