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09:35:18 来源:华商报
一场大雪让大半个中国陷入一种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煤炭供应短缺、电厂供电不足、铁路因缺电中断、很多地区交通瘫痪、不少城市水管破裂供水困难、大量被困民众在无助中等待救援,甚至有些县乡与外界失去联系……8000多万灾民痛苦不堪,亿万民众揪心不已,此时此刻,我们除了向那些在灾难中闪耀的
人性光辉表示敬意外,更多的目光应投向政府组织的种种应急救助。
各地政府全力以赴抗灾,各种国家资源高速运转,给了更多人以信心和希望,因为在一个由政府完全主导抗灾的社会机制里,除了公权资源,我们真的几乎一无所靠,所以,只要各级政府能真正行动起来,灾民和国民的心头就会充满更多的希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任何政府的能力相较于整个社会的需求都是有限的。在一个情势瞬息万变、灾情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没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社会运行机制,那么一场灾难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危害,一如这场大雪,把煤炭、电力、运输、铁路、供水甚至救助教育、民间自救等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彼此环环相扣、殃及开来,最终,我们看到的依然是可歌可泣的救灾、接连不断的应急,而及时的预警、充分的绸缪,距离我们依然那么遥远。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的今天,如果没有预警、绸缪、社会自治救助能力的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抗灾能力就谈不上万无一失!
我们不妨来探析诸多抗灾薄弱环节。铁路的中断有电力不足的原因,而电力不足又源自电厂储备煤的短缺,煤电供给机制显然存在不小漏洞;南方城市因寒冷频频发生水管爆裂停水现象,城市供水建设显然存在质量和应急问题;很多城市交通严重不畅,路面冰雪仅靠环卫等职能机关的清除,广大市民的公益救助力量远远没有发挥作用;农民工依然构成春运主力,返乡的集中和急切显示他们仍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留在城市过年”的呼吁更多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姿态,所以不辞辛劳回家还是他们追寻精神港湾的唯一选择……所有这些,都以一种迫在眉睫的声音呼唤——— 政府应当以改革提升民族的抗灾能力!
在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充足的能源几乎是一切公共行为的动力基础,抗洪抗旱抗雪抗冰抗任何自然灾害更是不可缺少。煤电的短缺、供水的漏洞,都可以从经济甚至行政的现状找到体制原因。拿煤电来说,电力价格的政府管制和煤炭价格的极大市场化导致两者供求关系十分微妙,而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又给两者的协调横亘利益与行政壁垒,一旦遇到突发情势就可能导致电力紧缺储备不足而煤炭难求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东南地区的这场雪灾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时代,基于公民自治基础上的各种公益组织、行为不可或缺,因为政府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努力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趋势下,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需要交给社会来完成。发达国家公民社会的形成事实也证明,和政府优势互补的公益组织、社会组织潜力一旦被激发,能极大缓解政府的压力,高效高质低成本地完成政府所难以完成的公共职责。比如一场灾难来临,除了政府的官方救助,如果亿万公民也能通过各种非营利组织行动起来进行公益救助,必将大大提高整个民族的抗灾能力。
还有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改革,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让他们有种城市的归属感,把家安在城市就是减缓春运压力的极大贡献;各级政府继续强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把更多民意转化到公共行为中,完善政府自身的抗灾预警应急体系,此外还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经济领域、行政领域迫在眉睫的诸多体制改革,理顺经济主体、市场主体关系,协调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释放公民时代有益的社会力量,惟其如此,在任何天灾面前,庞大的公共资源、强大的民间能量、和谐的制度力量相辅相成,才能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抗灾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