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0 16:14:44 来源:信息方略
畅销书《维基经济学: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2007年版)一书的联合作者之一AnthonyWilliams认为,传统上,政府给人的印象是官僚作风严重、决策缓慢,且一直处于公众的监督下,现在,是它们运用协作技术的时候了。在这本书中详述了例如博客、维基(WiKi)、社会网络等这些Web2.0的技术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并改变了组织关于协作关系的认识。
现在,作为一家名为NewParadigm的国际业务创新智囊团的副总裁兼执行主编以及Tapscott的CEO,Williams开始关注被他们称之为“政府2.0:维基经济、政府和民主”的新概念。Williams指出,网络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与市民开展合作的机会。他预见Web2.0技术将会改变公共服务部门提供服务的模式,建立更智能的策略,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政府重新恢复活力。这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Williams预言:由于融合了民众的大量知识、技术和资源,政府将从单一的机构转变为多功能、网络化的政府。日前,他和CIOINSIGHT的撰稿人PaulaKlein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以下是经过编辑和浓缩后的访谈记录。
CIOI:2008年的电子政务是什么样的?
AnthonyWilliams:这10多年来,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上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钱。电子政务的先驱者们期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创造一种全新的模式来改变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政策制定的流程以及政府与市民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大范围的改革方案最终在很多权限的实现上出现问题而被搁置了,多数改革之初许下的诺言也没有兑现。这也在提醒我们,牵扯到社会结构体系的深层次改革会是一个非常难应付的挑战,而且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惩罚机制总是远远高于激励机制。
我们可以感觉到,政府部门在变革创新这件事上有足够的热情,他们有很多被看好的Web2.0试验项目,某些试验也已经开展。而在未来的5到10年内,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为实现电子政务最初的改革而提供新的目标和方向。
CIOI:Web2.0在政府领域和企业中的运用上存在很大差别吗?
AnthonyWilliams:也许二者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企业有客户和员工,不过政府部门同样有像股东一样的市民。从一定程度上讲,市民和股东很相似,但显而易见,市民与政府的关系会更复杂一些,相对于国家来说,这种关系包含着一系列的权利、自由以及义务。在企业和政府中,Web2.0的应用也是不同的。企业和政府在使用Web2.0这类工具的时候都会担心其安全问题,不过由于政治的原因,政府通常会更担心。在野党时刻紧盯着执政党的任何一点失误,因此,相比于企业,政府在运用Web2.0时更在意其缺陷。现在政府在Web2.0的运用上显得越来越谨慎,而考虑到政府部门有其特殊的限制,这样的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CIOI:请解释一下什么是“治理网络(GovernanceWebs)”,它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AnthonyWilliams:在电子政务刚起步的10年里,电子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将某些服务上线,通过创建一个单一的窗口,市民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访问政府网站,并在网站上进行交税,更新驾照或者察看他们的社保账户信息。
如今,这种简单的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单一的窗口服务只是构成了政府对市民的单向信息流。在今天这个社会媒体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单向对话显然无法在市民的心中树立起政府的信任和信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政府是无法对知识、技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的。按理说,政府是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和制定政策的。
传统体制下,政府采用的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模式以及高高在上的管理方法。如今,这样的体制已经开始显现出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政府部门已经发生转变了,他们不再像原来那样强势,而使用了全新的、功能丰富的Web2.0架构,政府部门再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地实现其公共服务价值了。
网络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在任意社会公共机构、私人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之间的协作机制,我们把这样的网络称之为“治理网络”,或者叫“G-Webs”。这些G-Webs可以提供或者组织一些一度只是由特定的公共组织或政府机构才能提供的服务,如此一来,G-Webs就为享受这些服务的人们创造了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服务模式,同时,这也使得政府的主人——市民有了更多的保证。
G-Webs之所以能够运作起来是因为,大多数的组织很难去适应不断出现的挑战以及它们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形势。举个例子,政府机构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这就要求他们和各种商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创建G-Webs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有相当多的机构非常顽固,所以别指望几天之后就能看见某些实质性的改变。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有可能让整个社会改变对这种对新社会分工的看法。届时,政府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有效地从中区分出哪些是在为公共利益而服务?”
CIOI:你的研究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AnthonyWilliams:从普通老百姓到领导层都非常渴望这种变革,他们希望有所改变,同时他们也对Web2.0技术兴奋无比。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大量的草根阶层做出了很多尝试性的努力,尤其是那些正在投身于公共服务事业的年轻人,正渴望着去做出一些改变,并且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原动力。
网络一代毕生都在和数字技术打交道,因此他们有这样的直觉,知道协作工具和流程如何使得组织更富有创新性、灵活性和责任感。据说,他们总是会失望地发现,他们平时在私人生活中习惯使用的一些应用程序和设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并不起作用。在一些案例中,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年轻的人已经开始运用博客、维基等网络工具,来建立一些他们自己的跨部门、跨组织的社区。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新兴的网络。我们听到了大量的案例:高层管理者出于对数据安全、法律约束或者是对机密信息有可能泄露的担忧,撤销了许多有创意的,甚至已经在运行中的项目。如果政府希望改变他们在公众心目中异常顽固以及和时代脱节的看法,上述情况就必须得到改变。有创意的年轻人最终能有多少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完全取决于这种改变。请介绍一下在G-Webs方面的案例。
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之前,媒体关于决策失误的负面报道让很多美国的领导者相信他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协调以及共享信息的扁平的智能社区组织架构。解决的方法是智能百科(Intellipedia)。这实质上相当于维基经济学的智能社区版,在这种模式下,联邦政府官员和政治分析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共享信息并实施计划。
大约有3.5万名联邦政府人员在为智能百科服务,每天都有大约4800条内容被修订。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政府通过协作技术的应用,汇集来自虚拟世界里专家们的智慧,从而迅速得出结论。
政治百科(Politicopia)是另一个不错的例子,它证实了Web2.0技术是如何做到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并使得政策制定更加透明化。最初,政治百科本质上就是一个由犹他州的代表SteveUrquhart开发的虚拟市政厅会议。政治百科是在维基的基础上运行的,用户可以就国家立法机关近30个目前正在讨论的法案提出自己的意见。Urquhart的目标是给选民更多的政治权利,鼓励立法机关和选民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以便给州政府出更多的主意。
CIOI:采用Web2.0技术是否需要思维模式的转变?
AnthonyWilliams:最简单的回答是:大多数人对一个资源开放的政府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会有大量的反对意见存在。很明显,有相当比例的高端政府服务通常都是一种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短期内他们是不会改变这种工作习惯的。一些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害怕政府资源更多的开放和共享会影响到他们手中的权力。
有很多人怀疑,市民究竟应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市民是否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分析复杂的政治问题,从而在政策制定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关于这方面的争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世纪初期,著名记者沃尔特?李普曼曾经就质疑过普通市民的政治能力,他把他们比喻为双耳失聪、坐在后排的观众。相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对“建立在少数人利益上的管理”很不赞同,他同时也是更多人参与的政治模式和民主教育的拥护者。而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
而和一个世纪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市民用着前所未有的工具在进行人际交往。通过和志趣相投的人们建立联系,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组织。政客们同样也有工具。人们找不出放弃使用这些工具的理由,基础设施就摆在他们眼前。这是一个政治意向,这个意向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资源开放、合作回馈,以及将意愿付诸实践的模式。与此同时,数字化交流减弱了地域的概念,增加了政策制定过程向全球公开分享的需求。
如果政府拒绝公开资源或者未能在政务管理上与民众建立起活跃的合作关系,那么它们将最终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会失去威信。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对自己的环境、媒体和服务进行自我管理,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想像为日后政府实现资源开放、自我管理的一种方法呢?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既不会扮演积极参与的角色,也不会成为毫不情愿的观望者。
CIOI:Web2.0技术是否可以最终实现你所说的这样的效果,并且延伸到整个国家?
AnthonyWilliams:软件开发商已经告诉我们如何扩大协作技术的应用范围来支持跨国企业的业务,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Web2.0能为成千上万的民众们在一个实时的政治争论中服务。安全问题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不过早期积累的经验显示,只要Web2.0应用程序处于防火墙的保护之下,安全是不成问题的。
由于拥有各类参与项目的数字化工具,也许电子投票最终会实现,不过它还是需要逾越一定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选民真实身份的管理问题。我们如何来确定选民X的真实身份?英国首相的网站上有个电子请愿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市民可以组织请愿活动,并在请愿书上添加他们的电子签名。2007年,一份反对政府道路修建项目的请愿书上就有多达180万个签名,但是谁也不能确保真正签名的人数就是180万。
对于市民而言,Web2.0工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更深入接触政府治理过程的机会。在过去超过50年的时间里,市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正在逐渐下降,例如选举结果数量的下降,市民组织的参与越来越少等等。
相反,2008年的美国大选似乎在用各种方法激励民众的参与,这是我们在过去10年内都不曾遇到的。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奥巴马(BarackObama)似乎令很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政治过程中。我希望所有的市民都可以调动起他们身上的民主细胞,与其做一个被动的观众,他们更应该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度的参与者。
CIOI:总体来看,各种组织使用Web2.0技术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AnthonyWilliams:Web2.0技术不是银弹,它也不能维护世界和平。但它的积极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不同的参与者可以进行讨论并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盟关系。资源的匮乏、宗教信仰的不同依然会导致人们难以聚在一起,但我还是很乐观地觉得,网络工具能让人们在例如怎样减轻气候的改变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上进行交流。如果社区承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它就可以迅速地将全球范围内个人和政府组织的努力成果整合起来。另一方面,恐怖分子也在使用同样的手段制造大规模的破坏活动。
在一个自由社会内,技术是被允许广泛应用的,但我担心这就像被封印在瓶中的魔鬼,一旦被放出来就再也回不去了。长期以来,军队方面都承认,打击网络恐怖活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网络集体的智慧。如果我们建起高墙,限制各国间的交流,那么在和像al-Qaida(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进行对抗时,我们就不可能取胜。打击恐怖分子需要开展跨国界、跨政府的合作,以及资源共享。
CIOI:你对政府会于何时全面采取Web2.0技术的预测是不是过于乐观?
AnthonyWilliams:你不能期望一个如此根本性的变革进展得那么迅速。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政府就像是庞大而又复杂的机构。事实上,民主的政府制度本身就是为保持社会稳定、防止有过分激进的变革而设计的。维护社会稳定无可厚非,但是执行变革却困难重重,尤其当强大的传统势力联合起来对其进行阻挠时,改革的进程将十分艰难。
这些改革恐怕要到5年、10年甚至可能是20年之后才能成功。但是在短期内,我们可以证明G-Webs模式在政府部门内实施是可行的、健康的,而且有了良好的成果。对此,那些采纳了G-Webs模式的领导者们可以自己辨别。
我们处在一个历史中的关键时期,政府可以在改革自身的过程中充当一个活跃的积极分子,或者改革本身就会推动政府这么做。整个的改革过程会是令人兴奋的,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痛苦,但是如果政府不作为,代价则是在一个新的民主发展的黄金时期失去重新进行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