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9 09:50:07 来源:万方数据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一项既艰巨又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编码体系”。编码体系的合理性、可用性直接影响到系统技术实现的难易以及系统投运后应用的成败,对钢铁制造业的影响尤其明显。因为行业的特殊性,钢铁制造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有几大难点必须予以解决。
a.物料属性不完全确定性:从炼铁、炼钢到轧钢如此长的大生产流程中,最初无法确定物料所有的属性值,他将随着工序的变化而产生新增的属性定义,这给物料描述工作带来了困难。
b.产销合同转换:如何将面向客户需求的销售订单转换成指导生产的生产订单。
c.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准确编制:如何进行反工序提料计算,生成及时、准确的各道工序的物料请求。
d.生产实际成本归集:生产过程中主辅材料、能源介质的消耗受计量等因素限制,如何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产成品物料的实际成本中去。
以上难点无不与物料有关,因此物料编码又是代码编制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对钢铁企业所有物料进行编码?如何制定有效的物料编码解决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上述难题?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编码方法比较
以物料为例,企业生产涉及到的物料类型主要是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物料编码主要就是用来描述、识别这些物料,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物料编码的无二义性以及物料编码的字段长合理性。目前常用的物料编码方法主要有3种:无赋义编码法、完全赋义编码法、部分赋义加特征属性编码法。
1.1 无赋义编码法
无赋义编码法即物料代码是无含义的,可直接按顺序流水号进行编号。比如某些企业产成品物料特性较简单,信息系统可通过产品编码,加上产品分类、规格、材质、物料描述等相关字段或对照表,对产成品特性进行描述。产成品的查询可以通过相关字段的组合来完成。该编码法的优点是代码简短、不影响发展扩充,但该方法也有其很明显的缺点,如不便记忆、查找步骤繁琐、易重码、海量编码等。这种物料编码法现在已较少采用。
1.2 完全赋义编码法
完全赋义编码法就是赋于编码一定含义,即将物料代码的总位数分成几段,依次表示物料的所有特性,从而保证物料的唯一性。表1为某一线材产成品的物料编码规则。只要正确输入编码,就可一步到位地找到所要找的物料。该方法的优点是编码可读性强、信息全、易于查找,但是对于钢铁行业的某些产成品来说,可能根本无法采用这种编码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 产成品的物料编码规则示例
a.物料代码位数太长:某些钢铁产品必须通过描述钢种、规格、质量标准、交货状态等等很多特性,才能最终确定出一个具有唯一性的产成品物料。这些特性必须全部排列在一个代码中,代码位数势必变得很长,将不利于日常使用及维护。
b.有些特性描述无法进行穷举:某些钢铁产品含有连续性尺寸描述的特性,比如板材,有宽度、厚度、长度等特性描述,且都是一个范围值,根本无法事先进行穷举,一一编号。
c.产生海量的物料代码:由于描述该物料的特性很多,为了确定出具有唯一性的物料,必然造成海量的物料代码,从而造成数据维护困难、效率低下,准确性很差,甚至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和系统的稳定。
因此,完全赋义物料代码法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只适用于如线、棒材生产厂这些产品较为单一、产品描述比较简单的企业,对于规模较大、产品线较复杂的钢铁企业,特别是生产板材等有连续性尺寸度量产品的企业,这种物料编码方法就不太合适了。这时部分赋义加特征属性编码法就显现出其较强的科学合理性来。
1.3 部分赋义加特征属性编码法
所谓部分赋义加特征属性编码法,即指在编码含义中只描述物料可确定的一部分特性,对于不易确定的其他特性,则通过一组特征属性来描述。这样,一个物料代码代表的是一组物料而不是某个单一的物料。比如,产成品物料的编码规则定为“产品大类-钢种”,其后再定义具体的规格描述、交货状态、工艺要求、质量要求、用户要求等特征属性,用作进一步描述物料的具体特性。简单举例:产品大类为热镀锌卷;钢种为08AL;厚度为0.8m;宽度为1 300mm;卷内径为610mm;执行标准为GB2518-88;无其他用户特殊要求。如何定义、查找这一具体的物料呢?首先按物料编码规则可确定一个直观的物料代码CG-08AL,然后系统会自动显示一组该类物料事先定义好的特征属性:厚度、宽度、卷内径、长度、边缘状态、质量标准、其他特殊要求等等,此时你只要逐个将目前已确定的特征属性值填写进去,如果这些属性值都符合系统事先定义的范围值要求(比如CG-08AL物料厚度要求在0.3~2.8mm之间,宽度允许在1 200~1 400mm之间,卷内径允许在550~700mm之间等),那么就完成了对一个物料的描述,同时也找到了这个具体的物料。可见,部分赋义加特征属性物料编码是相当灵活的、可配置的,其优点如下。
a.解决了海量物料编码的问题:通过引入特征属性这个概念,巧妙地解决了钢铁企业海量物料代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长度、宽度、厚度等这些连续性的尺寸,因不放在物料代码中去描述,所以就不需要去进行事先的穷举,大大减少编码数量及维护量。
b.解决了连续性尺寸的描述问题:针对这些特征属性项可以通过公式、矩阵和相关对象计算+将属性值限定在其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做到一个物料编码可覆盖数百个允许的变异。
c.更符合钢铁行业的操作习惯:整个操作过程与钢铁行业日常描述产品的工作语言和工作习惯相适应,既直观又方便,易掌握。
d.解决了物料属性的无法完全确定的问题:灵活的可配置物料描述法,使人们可以按工序、按岗位,分头、分步地描述其特征属性值,逐步完善,最终完成一个唯一物料的描述。
总之,“特征属性”这个概念更适合钢铁企业的工作特点。在钢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项目中,最好将第二种与第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