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16:10:46 来源:计世
“26日早上,我正跟一个客户在店铺里谈生意,忽然二楼装玻璃的柜子倒了,声音非常大。因为这个店铺是新盖不久的,是市里的重点工程,质量上应该有保证,我意识到可能是地震了,马上拉着客户往外跑。刚跑出去没一米远,店里竖着摆放的玻璃全倒下来摔得粉碎,8吨多玻璃啊,如果不及时跑出来,我们肯定被玻璃切割得体无完肤了!”江西省瑞昌市玻璃店老板周华惊魂未定地描述瑞昌5.7级地震场景。
这是媒体报道在瑞昌发生的5.7级地震中的一个镜头。瑞昌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800多人受伤,给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这只是近年频频发生的地震灾害中一个个案。之前的巴基斯坦大地震,造成十多万人伤亡以及天文数字的财产损失。2004年12月26日由印度洋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3万多人死亡,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如何积极地预防地震?震后如何进行迅速反应以减少更大伤亡的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以江西地震为例,虽然没有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但在第一次地震发生后,位于当地的中国地震台网迅速测定震中所在位置,并及时预测两天内发生的数次不同级别的大震,在救灾调度系统配合下,为政府的抗震救灾行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及时有效地防止了余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而这一切与“地震观测网络”对地震后重要数据及时的收取、分析是分不开的。
鉴于我国是地震多发性国家,为了加强对地震的预测,防患于未然,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在“十五”期间投资27亿元,建立和完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以全面实现地震观测技术的数字化,并加速推进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和震后救援等技术的现代化。其中,山西省成为试点省份,“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成为“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试点工程。
山西地震带是全国重要的地震活动区,由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由北向南呈“S”型分布,历来是国家重点监测防御区之一。
以太原地区为例,1970年至2004年间,太原盆地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4级以上地震23次、3级以下地震5000多次。因此作为全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省份之一,山西成为中国地震观测网络工程的典型示范点。
山西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省级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全省地震观测、控制以及救灾调度系统。据该地震观测系统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该系统的建设颇为复杂,包括一个省级区域中心局域网、4个大中城市节点、7个地市县局节点、13个综合地震台站节点、36个测震台站节点、8个前兆流体台、28个强震台。”整个系统从终端信息收集到中央分析处理,再将控制调度信息反馈到各大小节点,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络系统,以便于观测地震信息以及信息的传递,实现预防地震以及地震发生时急救工作的开展,将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系统全网分3个不同等级,其中省中心汇接的二级节点共有18个,此部分通过高性能的服务器设备与下级——三级节点连接。其中三级节点属于无人值守台站,分为测震台站、前兆台站、强震拨号传输台站3类,用于测量地震前兆、传输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预报警功能。根据三级站点的应用特性,要求处于整个网络中间位置的二级节点的服务器部分,可以持续稳定地传输三级节点提供的数据。
因此,二级站点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整个数字地震观测网络能否畅捷运行的关键。经过慎重审核之后,山西地震局决定整个系统的二级节点所需的服务器,全部采用浪潮英信NF280服务器。
“浪潮服务器的二级节点是整个系统运行的纽带,处于整个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对于二级节点的要求是必须保证稳定运行。”项目负责人说。
作为系统中间层的各二级节点,虽然不像作为系统核心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承担整个系统的调度、控制的责任。但是其作为连接指挥中心和各个终端观测节点的枢纽,除了需要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外,非常重要的是具备不间断工作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