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7 17:37:59 来源:支点网
引言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那么,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物流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提供一点借鉴。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最近,有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物流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
由于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因此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网站的比例较高。大约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大约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
2、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2.1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调查,公司网站的主要功能多是用于企业宣传(40%),其次是信息服务(36%),用于内部通讯的占30%,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但比起前两年正呈现出增长势头。
2.2系统功能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说明目前物流信息化项目的大多数还属于第一层次。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2.3信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已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大约三分之一对系统比较满意,其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规范了管理。物流信息化有三个层次,一是以内部整合资源和流程为目的的信息采集和交换,其主要的目标是通畅、低成本、标准化;二是通过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高效、快捷、便利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化成为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工具;三是以优化决策为目的的信息加工、挖掘,把信息变为知识,提供决策依据。前面已谈到,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正在兴起,一部分有基础的企业开始关注更高层次方面的解决方案,这将是一个更加宽广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对华的投资,它们纷纷在中国建立分销、配送网络,使其产品、服务得以打开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物流公司大举进军中国,誓在刚刚起步的中国物流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与其相比,国内物流服务企业虽然拥有一些先天的市场优势,但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运营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体制障碍造成了工作效率较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落后,信息处理不规范,人工重复操作过多以及人力和资金资源的内耗和浪费等诸多问题。因此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3、物流信息化的可行性
3.1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力度推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除了与有关政府部门、兄弟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同研究整体规划和行业标准、规范外,同时还开展案例研究和推介工作。案例孕育着规范和标准,案例是可实施的规范和标准,优秀的案例就是实实在在的整合。
3.2 已有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美国人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创立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十年间,它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在沃尔玛实现短时间发展壮大、超越对手,坐上世界零售企业的头把交椅的各种因素中,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自身的信息系统,沃尔玛每年能够满足全球4000多家连锁店对8万多种商品的配送需要,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亿箱,总行程达6.5亿km。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沃尔玛就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卫星系统。沃尔玛在建立卫星系统后,利用一种统一的产品代码UPC代码(UNIVERSAL PRODUCT CODE)对货品进行管理。经理们选择一件商品,扫描一下该商品的UPC代码,不仅可以知道商场目前有多少这种商品、订货量是多少,而且知道有多少这种产品正在运输到商店的途中,会在什么时候运到。这些数据都通过主干网和通信卫星传递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不但能实时地对销售情况、物流情况等进行监控,还可知道当天回收多少张失窃的信用卡,信息卡认可体系是否正常工作,并监督每日做成的交易数目。沃尔玛的数据中心也与供应商建立了联系,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厂商通过运营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分销系统和数据中心,直接从POS得到某供应商的商品流通动态信息,如不同店铺及不同商品的销售统计数据、沃尔玛各仓库的调配状态、销售预测、电子邮件与付款通知等,以此作为安排生产、供货和送货的依据。整个运作过程协调有序,减少无效的程序,提高效率。通过该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并对日常运营与企业战略做出分析和决策。
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物流信息系统在沃尔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方面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等等,因此,大力推行物流信息系统是可行的。
3.3IT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IT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谁掌握了IT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只有通过IT技术,才能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IT技术完全有能力构筑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4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基于Internet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公网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地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因此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六大功能: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4 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4.1物流信息化能促使物流成本的减少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是不稳定的。因此,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据资料介绍,1999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GDP的20%,以我国2000年的GDP计算,200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为17 880亿元,如果我国物流费用降低1%,每年将节约178亿元,因此这方面的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国际上,许多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通过引入了各种最优化模型,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在车辆配载、运输路线优化、仓储优化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应用,直接为客户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例如在车辆路线优化方面,统计表明,合理安排车辆线路可以帮助用户用原来60%-70%的资源(车辆、人力)完成原来的工作。因此,物流信息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
4.2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流程的重组
物流信息化的直接结果是信息流动的加快、信息流动的及时准确,而信息的迅速流动直接关系到物流的工作流程的平衡。例如,对一个厂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可能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一周的订单,将其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二是通过速度较慢的水上运输,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后者可能实现在较低总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比如,沃尔玛与供货商合作,建立快速补货体系。我们知道,常规的零售商与供货商的业务流程一般如下:零售商进行销售--发现商品库存快到最低点--向供货商要货--供货商发货--零售商入库--进行销售,这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沃尔玛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沃尔玛对于某供货商每天的销售数据,不仅要发到自己的总部,同时通过"RETAIL LINK"软件包,利用互联网,发送到供货商的计算机系统内。这样,供货商对其商品销售的数据不再是1个月后才能知道。由此也可以看出,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物流流程重组。但是对物流流程的重组并不是对原有物流系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使物流系统再升华,使物流更加合理化、高效化、现代化,使物流时间、空间范围更加扩展。
4.3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的标准化
据估算,如果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在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2002年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暨经验交流大会"上,有10个企业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被评为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因此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标准化。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现代物流标准化趋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流程标准化,二是信息流标准化,三是文件格式标准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当中,只有把企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后,才有利于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信息流标准化的重点是企业各类信息的编码、管理信息、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标准化问题;文件格式标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数据的互联与互通。这三个方面的核心任务是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是信息时代先进企业标准化的一个特点。还有两点很关键:一是标准要统一;二是标准要适当超前。中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8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科技部、中国商务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出任了该委员会的委员。中国物流信息管理委员会将负责中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整合物流领域分散经营带来的信息不匹配等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际标准的广泛采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标准化也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美国微软、IBM、HP、诺基亚等公司对标准化十分重视,他们通过美国信息技术办公室中国办事机构,频繁向国内有关人士询问有关标准化制定与执行情况。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要弱得多。因此,加快建立高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出台支持信息化发展的强制性标准,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好重大工程的信息接口标准,解决好物流业信息化涉及到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
4.4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
4.4.1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特别是在加入WTO,企业应用物流信息化以后,物流竞争已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如果不采取信息化,物流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4.4.2从竞争手段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在自动化仓库、多式联运等一些物流设施的提升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可以说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用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而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就谈不上对顾客的响应能力的提高,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结论
总之,由于我国信息化的水平还很低,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的信息化不但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