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3 16:49:21 来源:考试大
一 、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的兴起
基于网络(如World Wide Web-WWW)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电子物流(E Logistic)的兴起。据统计,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1998年全球已达到430亿美元,市场调查企业Forrester Research预测,2002年将迅速增长到8400亿美元,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Build To Order-BTO)和物流服务。传统的利用EDI的物流管理方法存在建立EDI系统投资大、维护成本高、用户数量少等局限性,而互联网则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美国Dell电脑公司1996年开始利用WWW,顾客通过浏览Dell公司的网页在线订货,公司根据订货要求组织生产并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Dell公司1998年第4季度平均第天网上销售额达到1400万美元,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网上总销售额为182亿美元。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可以说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和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
二 、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物流的时代,对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因此近年来国外物流业出现了集约化与协同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的建设
物流园区一般是多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团地,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还可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
物流团区的建设能满足仓库建设的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由于城市中心地区,大面积可用于大型仓库建设的用地越来越少,而建在郊区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较充分的发展空间。物流园区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等用地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成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约74万平方米;韩国于1995~1996年分加别在富谷和梁山建立了两个物流园区,占地规模都是33万平方米;荷兰统计的14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44.8万平方米;比利时的Cargovil物流园区占地75万平方米;德国不来梅的货运中心占地在100万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国外物流园区用地多在7万平米以上,最大不超过1平方公里。
各国在发展物流园区时,情况不同,主要目的不同,政府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也有所不同。日本东京的物流园区建设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主要目的,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在政府的指导下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交通设施配套建设的地块作为物流园区基地。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偿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若资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德国的物流园区是为了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目的。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遵循: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联邦政府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规划建设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为引导各州按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还对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未按规划建设的则不予资助。
州政府扶持建设。州政府提供建设所需土地,建设相应的公路、铁路、通讯等设施,把物流园区场地出租给物流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由企业自己选举产生的咨询管理委员会,代表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协调园地内各企业和其他园区的关系,但不具有行政职能,同时还负责兴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厂、加油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修等服务。
企业自主经营。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车间,配备相关的设备。此外,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时还需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地价、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如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布置货运中心时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特别是公路铁路;二是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物流园区网络与运输枢纽网络相适应;三是经济合理性,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在物流园区经营的成员利益的实现等。
(2) 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随着国际贸易的物流向全球化发展,美国和欧洲的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分额。
之前,德国国营邮政出资1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大型的陆上运输企业AEI,AEI公司1998年的销售额达15亿美元,是美国国内排列前10位的大型物流运输公司。德国邮政公司这一举动,目的是把自己的航空运输网与AEI在美国的运输物流网合并统一,增强竞争力,以与美国UPS和联邦快递相抗衡。
美国的UPS则并购了总部设在迈阿密的航空货运公司??挑战航空公司,该公司与南美18个国家签订了领空自由通航协议,它与这18个国家的空运物流流量在美国同行中居第 一。UPS计划将自己在美国的最大物流运输网与挑战航空公司在南美洲的物流网相结合,从而实现南北美洲两个大陆一体化的整体物流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美国物流运输企业间的并购数已达23件,并购总金额达6.25亿美元。德国邮政公司在最近两年间并购欧洲地区物流企业达11家,现在它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290亿美元的欧洲巨型物流企业。UPS在1999年11月份宣布,它要增资发行新股,收购美国和欧洲的物流企业。
1999年欧洲物流企业并购呈现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国营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英国国营邮政公司并购了德国大型民营物流企业PARCE,法国邮政收购了德国的民营敦克豪斯公司。德国、英国和法国的邮政公司为争夺欧洲物流市场,竞相收购民营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在欧洲地区展开联合和并购活动,下一步将并购目标和物流市场目标直接指向北美洲等地区。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竞争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物流服务。除了并购外,另一种集约化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建立战略联盟。据网上报导:德国最大的货代公司辛克集团(Schenker)与日本重要物流企业之一西浓运输公司(Seino)日前签署协议,将在全球物流业务中开展合作。
根据协议,两家公司将在2000年年底之前建立一个从事综合物流的合资企业。同时,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辛克将作为西浓公司在欧洲货运代理业和综合物流业的唯一代理。
辛克集团董事长马尔姆斯特伦表示,两家公司携手合作将能为亚洲和欧美的工业企业在供应链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西浓公司总载田口义和则表示,两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扩大其综合物流服务。
西浓公司位于日本大垣,拥有员工2.8万人,年销售额达56亿美元。辛克集团的年销售额约58亿美元,员工2.85万人,在全世界设有1000个左右的办事处。
三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与全球化
21世纪将是一个消费多样化、生产小量化、流通高效化的时代,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物流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5个“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The right product),在规定的时间(At the right time),规定的地点(In the right 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 the right quantity),合适的价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据调查,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为此,国外物流企业都在服务质量上向客户作出了承诺。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EedEx提出“让客户100%的满意”,24~48小时之间提供户到户的准时的清关服务,AEI环球捷运有限公司提出为客户设计最经济、耗时最短的物流运输方案,负责从原料到成品的全套服务。日本7-11连锁便利店集团提出不允许出现顾客光顾商店时不能买到本应有的商品等等。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荷兰国际售销委员会(HIDC)在最近发表的一篇题为《全球物流业供应连锁服务业的前景》的报告中指出,国际供应连锁服务正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而其变化常常是根本性的。这使得大多数物流业服务商无力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具体说来,是这些服务机构没能完全通过信息技术(IT)把各个供应服务站点统一起来,或者按照客户不断高涨的要求提供覆盖全球各地的服务。
事实上,许多运输服务机构还处于“原始状态”。他们没有认识到当今全球市场的飞速变化会对他们未来的业务产处怎样的影响,因而无法满足跨国制造商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物流服务要求。
报告认为,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IT体系加以控制。同时,报告认为,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即“一票到底”的直销)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种“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