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

2008-03-03 15:50:56  来源:互联网

摘要:发展现代物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物流 信息化

    发展现代物流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物流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亲自指示,多次研究并下发文件,并且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13个部委和2个协会组成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是联席会议成员,信息化推进司人员是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联席会议为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研究解决物流发展中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点和共性问题,召开了3次部长级会议、6次办公室会议。很多问题已经或正在解决,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绩。根据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分工,信息产业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组织实施。《指导意见》根据各部委的意见和建议已修改了6轮,我们将再进行一轮更深入的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和完善,并颁布实施。发展现代物流也是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借本次“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的契机,信息产业部把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在苟仲文和蒋耀平副部长的高度重视下,信息产业部责成信息化推进司和外事司联合成立了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工作组,专门推进这项工作。

  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世界贸易重心的东移,连接亚欧大陆的快速陆路捷径—新亚欧大陆桥,因其独特的陆桥作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连接了东起江苏西至新疆1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沿桥40多个城市,区域内人口约4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并贯穿辐射中国以外的亚欧两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步骤的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沿桥的物流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新亚欧大陆桥现代物流是以铁路为主线,横跨洲际大陆,实行海陆衔接,连接沿桥各地区各种经济形态,形成沿桥供应链上下游的有机整合,实现共同发展。虽然,新亚欧大陆桥作用明显,并会越来越大,但仍未充分释放,其重要原因是沿桥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原因一是地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还不能很好地实现物流协同运作;二是网络技术应用和各种集成软件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中国的海运、港口、铁路、航空、管道、口岸等各物流承载环节间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连接和沟通;四是协调、协作的基本制度亦不健全。

    2.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势在必行

    物流信息化涉及到制造、运输、金融和流通等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海关、质检、税务、财政、公安、工商、交通、铁道、航空等众多政府部门。而不同企业、行业、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开放的、标准化的接口,单纯依靠企业之间协商显然不现实。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建设沿桥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规划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政府和企业物流方面的信息发布、查询、交易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已成为必然。

    建设沿桥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提高企业对物流资源的调度管理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直接服务于用户,增强市场能力;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物流产业的整合与提升,进而带动沿桥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利于沿桥各节点城市和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利用信息科学地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提高对物流业务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2006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信息产业部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推进工作组对天津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做了实地调研,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沿桥8个省市自治区21个节点城市物流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推进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讨会”。通过调研和研讨会,充分了解了各沿桥节点城市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迫切需求。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设想

    各节点地区汇总的材料显示,各地都有建设本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和设想,部分地区已经依托电子通关、物流园区建设启动了平台及相关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切实发挥现有基础的最大效能,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信息产业部提出了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设想。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