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案例 > 正文

从电子病历打开突破口

2008-08-26 17:53:15  来源:信息方略

摘要:“我们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历程离不开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其实,它们的起步是一致的,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的。”作为301医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对301医院
关键词: 医疗 电子病历

  “我们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历程离不开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其实,它们的起步是一致的,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的。”作为301医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对301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感情颇深,因为他在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和电子病历建设上耕耘了20个春秋。
  
  自1988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分配到301医院,薛万国见证了30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貌。
  
  早在1986年,301医院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就已展开,当时主要是用于医院医务统计、药品管理等方面。两年后的薛万国来到301医院工作,“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上房拉线的事儿都干过。”提及当年的工作环境,薛万国感慨万千。当时,他对医院的主要业务特点并不了解,对如何借助IT的力量为医院业务提供更好地支撑,还只有非常朦胧的概念。
  
  不过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使薛万国丧失信念,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使他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断学习,他和所有同事一起不断探究如何为301医院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IT支持。1992年,薛万国和同事做了一个C/S结构的微机系统,逐渐将信息化应用面扩展到收费、床位管理等。
  
  此时,301医院的信息化还是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对病人信息登记采取的是事后录入、批量录入的方式。随着对医院业务的不断深入了解,薛万国逐渐意识到病人信息的源头其实都来自于病人的医疗环节。如果能够实现病人信息从源头上采集,后续的不管是收费还是病人信息统计等,都可以从中抽取出来。“这时逐渐发现要把采集信息的点都推到一线去,推到第一环节,如果这个做到了,后面什么都好办了。”薛万国坦言。同时,他还意识到其实计算机的应用对医院最有帮助的是贴近医院的核心业务,只有让医生、护士感觉到IT系统是有用的,医院信息化才能真正算成功。基于此,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以下简称总后卫生部)和301医院开始共同研发“军卫一号”HIS系统。在做这套系统时,薛万国及其同事按照“医院的信息化要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原则去研发,并按照电子病历的目标去做,“这是核心的东西”。从这时开始,301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从管理转向临床。从1997年HIS系统上线到现在,虽然301医院对这套系统做了很多改进,但没有做颠覆性的修改。
  
  紧接着,301医院信息化建设迎来了10年高峰:1998年,301医院的医生工作站上线;2005年,门诊系统上线;2006年6月,全院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和门诊信息系统建设上线,初步缓解了门诊排队挂号紧张的问题,实现了医疗影像存储和管理的网络化。这些系统正是301医院整个电子病历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在薛万国看来,电子病历涉及的系统有很多,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系统、放射科系统、超声科系统、病理系统、内镜系统、麻醉记录系统等,加起来大概有十几个系统。“一个部门只要业务和别的部门不一样,就需要一个特殊系统来支持”。
  
    医生工作站仅是电子病历的一个环节

  301医院自从上了医生工作站,医生日常的记录以及申请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完成的,从医生记录病人的病历、给病人开处方、处方发到收费房或药房,都已实现了电子化。现在,病人在301医院做化验这个过程就是医生直接在计算机上开化验单,然后护士根据计算机上的申请采集标本,检验科检验设备的结果直接采集到计算机并发布到网上,医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直接看到检验报告。而如果有病人要做一个磁共振检查,过去是需要病人先拿着单子在磁共振室登记预约。而现在,只要在网上预约一下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即可。手术也可以在网上预约完成。比如某个病人的手术是排在礼拜几、由谁做,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如果有病人要做一个影像学的检查,比如做一个CT扫描,也不必等放射科把报告打出来。只要CT一扫完,影像图片就可以马上返回到医生这里,整个过程及时而且方便。“其实这都要归功于医生工作站。”薛万国表示。
  
  如果仅从电子病历狭义概念来看,如果一家医院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来写病历,这就意味着它已经实现了电子病历。然而,薛万国认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把医院和医疗相关的所有环节,比如病人的检查、检验、手术记录所有这些都电子化,并将这些信息集成到一起。“电子病历是病人所有信息的集成,不是说哪个医院上了一个系统就是电子病历了。”薛万国解释道。在薛万国看来,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是整个医院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护士的护理记录、检查科室的记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也需要实现电子化手段。
  
  “从这个角度考虑,虽然301医院早在1998年就已经上了医生工作站,但当时并没有真正实现电子病历。”薛万国认为。

    分散收集病人信息

  301医院的信息化刚刚开始时,一个主要目的是完成定期的医疗工作数质量统计,病人的有关信息采取的是事后录入的方式。比如为了统计病人的医疗情况,病人出院后把病人首页信息录进去,“当时叫病案首页管理,所谓首页就是病人的摘要信息。如在医院期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做过什么手术、花了多少钱、住院时间有多长、是哪位医生给他诊治的等摘要信息录到电脑内。
  
  然而,随着301医院电子病历的推广,这些信息逐步分散到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中。比如病人的住院信息在病人办住院手续的时候录入进去,诊断则在病房就进行录入,而有关手术的信息则在手术室内录入。这些信息逐步扩展到病人住院的各个环节中,“我们信息化的演变是一个由集中的、事后的发展到过程中的、实时的、环节上的,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薛万国告诉记者。
 
    电子病历再造医院流程
  
  在实施电子病历的过程中,301医院的整个工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信息的收集采取的不是集中收集的方法,而是分散到业务流程中。过去,病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业务流程是通过手工来收集的,而现在变成通过网络进行收集和传递,从而导致流程一定会发生改变。”随着301医院应用系统的不断扩展,301医院流程改变也成为必然。
  
  过去,病人在挂号处挂完号后,会将自己的号条和病历交到诊区分诊台。由分诊台护士进行分诊,并将病人的病历送到诊室排队。而现在,病人挂号后,诊区的IT系统就可以直接进行分诊了。病人到诊区后,病人的排队信息就会显示在屏幕上,从而节省了护士分诊的时间。医生同步就能在系统中得知给他分去了几个病人、分别是谁等。然后医生可以按照分到的病人的顺序来叫号。
  
  放射科实施完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后,放射科的流程就会发生变化。过去,病人做完影像后,要等着工作人员把胶片洗出来,组成一批交给医生,然后放射科医生再根据胶片进行诊断,然后再将结果送给临床医生。有了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后,拍完病人的影像,放射科医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片子,做出诊断报告。临床科室的医生也可以通过电脑立刻知道病人的病情。这就省去了来回等待、交接的过程,也提高了效率。“这个流程再造是随着电子病历的推广不断调整的。”薛万国表示。
  
    要覆盖全部信息还很难
  
  “到目前为止,301医院的电子病历大约覆盖了病人信息的80%,越到后面反而越困难了,因为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边边角角的环节。”薛万国告诉记者,301医院一些大的检查科室,像检验、放射、超声、病理、核医学、内镜等大部分检查实现了电子化,大约占到所有检查的70%以上。在临床这块,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处方、医嘱、护理记录这些都已经完成。在一些小的科室,301医院还没有实现电子化的覆盖,比如一些小的实验室。301医院共有三大检验科室,分别是临检科、生化科、微生物科,它们的电子化覆盖到了80%。而每个科室内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做专科检验,如内分泌科有自己的实验室、风湿科有风湿科实验室、妇产科有妇产科实验室。这些小的实验室每天所做实验的量不大,因为大的实验室一天可能要做几千份甚至上万份的病人检验,而小的实验室多的是几十份,少的或许只有几份,有的甚至一周才做十例、八例的。虽然它们的总量占的很小,但是它涉及的点多。所以在做电子病历覆盖时,薛万国带领团队先解决大拨的,一些小的实验室既分散又特殊,所以现在还没有实现电子化。
  
  不仅检验科,检查科也是如此。一些常规、比较普遍的检查,如超声、放射、病理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而还有一些小的专科如听力、喉镜等的特殊检查则没有实现电子化,“我估计这个大约有20%的样子。”薛万国笑道。接下来,薛万国准备带领团队把电子病历的面进一步扩展,不过他也表示,要100%实现电子病历难度比较大,因为病人信息的来源的确太分散了。
  
  此外,薛万国认为,当前301医院电子病历的深度还不够。因为电子病历并非只是将信息收集起来、记下来、可以看,“这样它只是起到了一个纸张的作用。”在薛万国看来,真正的电子病历的优势不光是展现,还能帮助医生做出判断。比如医生开处方时,会告诉病人某个药是否合理、是否对症、药品之间是否有相互判断,即合理用药的问题。“其实,计算机可以根据一些规则在录入药品时对这些做出判断。”薛万国表示,如果医生发现某种药剂量大了,本来是0.5克一次,结果可能给了5克,无论是记错了还是录错了,电脑马上就可以通过报警的方式提示医生。“这种应用叫深度应用,能够让计算机真正发挥大存储量、快速处理的特点,减少医疗事故。”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