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8 09:00:31 来源:北自所
ERP是一种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企业希望通过ERP的成功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但谈起ERP实施,国内许多企业都面临“爱恨交加”、“进退两难”的痛苦抉择之中, ERP象征着一个先进的管理平台,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而与此同时,企业又不得不面临ERP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困境。有调查显示,国内企业ERP用户中,实施成功率不足50%。曾有人提出了ERP的“三分论”,即“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许多企业更是为此陷入资金“深渊”,无力发展。
ERP的实施要想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并非易事,很多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效果差强人意。而导致企业实施ERP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管理协调不够、实施重速度轻质量、软件选型错误等等。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在ERP实施之前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否已经满足了ERP实施的要求。管理大师戴夫费拉瑞曾说过:成长性企业中有95%是由于基础管理没有做好而失败的。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基础管理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或影响到企业应用ERP的成败。
例如,我们曾经接触过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公司领导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ERP项目。但在ERP实施中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基础管理的薄弱使ERP的实施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的不准确和维护不及时,已经严重制约了公司管控体系的建立,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真实和准确性。由于基础数据的缺失,导致基础数据不能有效的服务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BOM和工艺路线的不完善,对于生产计划的编制和标准成本的建立,乃至未来ERP系统的实施造成了极大障碍,如BOM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MRP模拟结果。另一方面,公司员工不按规则维护物料数据,导致系统报错频频发生;仓库管理员不及时办理入出库业务,导致系统显示在库的物品可能早已被领用。这些问题不仅让ERP的功能形同虚设,更让本身就担心实施ERP以后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或增加工作难度的员工,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和阻力,严重影响了ERP项目的实施效果。
可见,管理基础薄弱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无疑是致命的。ERP是涉及企业物流、生产、人力资源、销售等多方面的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数据准确、流程标准、规则明确”是ERP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础数据: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和准确性。通常我们将基础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类。静态数据是项目实施初始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物料编码、制造BOM、工艺数据三大部分;动态数据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及信息,如车间订单、采购订单、销售订单等。
(二)业务流程:是企业中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的组合,不仅明确描述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同时对企业的业务运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体现在对资源、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对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变。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等。
(三)规章制度:指企业制定、完善、执行各类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所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如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等。
这三个部分是ERP实施时所依赖的重点,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脆弱的地基上盖摩天大楼,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为了保证ERP的顺利应用,我们从这三方面详细分析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及建设方向。
(1)基础数据准确化
ERP业内有句行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在ERP应用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准确、真实、可靠的数据是ERP应用的良好开端,没有准确的基础数据,ERP应用就像无源之水。
引用我们曾经实施过的一家企业领导关于基础数据所讲的话:“我们之前引进的一套XX公司的ERP系统,输进去一堆垃圾数据,用软件打个包变成了垃圾包。”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基础数据准确的重要性。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基础数据管理不善导致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如物料数据不准确,导致业务进展困难;BOM数据不准确影响MRP模拟结果;不按规则维护物料数据,导致系统报错;数据维护不及时,导致账实不符等,这样,企业希望通过ERP应用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基础数据的质量是ERP实施的基石,ERP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备,数据的准备也是ERP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要求最细致的一项工作。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呢?
首先,企业一开始就应该非常重视信息的编码工作。如制定物料编码体系和原则。物料的编码是所有物料在企业的ID凭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业务人员都在使用它,只有确保了编码的规范化,才能够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化。
其次,定额和计量是基础数据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保证ERP数据质量的关键内容。其中,定额是在合理使用材料和机械的条件下,预先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消耗的资源数量,主要包括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它是构成ERP实施时静态数据的基石;计量主要是指企业在测试、检查、化验、分析等方面所采用的计量技术、器具、制定的相应规则、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各种计量活动的管理。企业计量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对提高企业数据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从筛选原材料到定额投料,从监控工艺流程到检验产品品质,都离不开计量。同时,定额以计量数据为依据,因此,企业必须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有效,科学统计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材料定额及工时定额,最终为ERP实施提供高质量的ERP数据。
再次,ERP实施应建立数据小组,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建立数据搜集模板,组织必要的培训,监督数据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同时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明确基础数据建立和维护的责任单位,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工作流程及激励和奖惩制度,以保证数据准备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业务流程标准化
企业经营活动由物流、生产、财务、销售、设备、人力资源等许多环节和流程组成。实施ERP的目的就是整合企业的这些流程,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果说高质量的数据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石,那么标准化的流程就是ERP实施的灵魂。
流程标准化是ERP实施的重要步骤,如果没有把标准化、合理化的流程固化到ERP系统中,企业业务就会遇到阻碍,企业将面临ERP应用失败的危险。因此,企业实施ERP必须先将流程标准化,再实施信息化。ERP流程梳理将为企业建立一个明确的、成文的业务规则,帮助企业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
企业在实施ERP之前,要先把流程制度化、标准化、表单化。例如,先建立以责、权、利为基础的流程框架,将企业常规的事件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以形成统一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人治”提升到“法制”的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化不等于唯一化,不能为了标准化让所有的业务都走一个流程。流程也需要分类,以订单评审为例,全新订单的评审必须要技术部门参与,而标准订单的评审流程则可以简化,不需要技术部门的参与。如果不分情况,均要求所有的订单流入技术部门去评审技术上是否可行,那技术员对标准订单的评审则是无效劳动。
(3)规章制度落地化
在ERP的实施中,理顺了数据和流程并不代表ERP能够顺利上线,ERP上线是一种部门利益和管理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也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不受制约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因此,如何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ERP实施活动被坚持的执行和落地成为ERP成败的关键。
企业需要制定一种“有法可依”的管理形式,建立有一套有效的、规范化的基础管理规章体系,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套规范化的制度系统,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时刻都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执行。将支撑ERP系统运行的制度细化到员工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和行为规范,将工作结果、工作内容、完成工作时间、工作程序等等进行标准化。如企业在应用ERP时,应制定《MRP生产系统操作规程》、《财务、物流系统操作规程》、《质量系统操作规程》等各系统的操作规范,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同时颁布考核管理办法等方式保障制度的落地。
基础管理是一个企业精细化是否到位的管理过程,是ERP实施能否成功的基础。因此,企业在进行ERP系统实施之前,必须针对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管理改善措施。否则,薄弱的基础管理不仅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更无法使ERP系统的应用效果最大化。企业只有下定决心,夯实基础,才能推动ERP项目的成功应用,而ERP的应用又将推动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继续迈上新的台阶,最终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