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3 13:50:06 来源:CBSi中国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竞争挤压下,运营商虽然很不情愿沦为管道工,但是通过管道工掌握的流量资源作为突破口也是首要选择。随着中国电信流量后向经营平台浮出水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必将在这方面保持密切的关注,伺机出击,尤其是中国移动。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智能管道就从未真正按照市场化的需求实现智能化,从而流量经营形成了巨大的制约。因此,流量后向经营对于运营商来说又是个悲剧,看上去是一座好的矿场,但是眼下还只能睡在富矿上过苦日子,还在继续围绕前向模式打价格战。放任市场需求的时间价值丧失,无法有效变现。
话音时代,每年岁末年初,无论你是预付费用户,还是后付费用户,你也许或多或少都收到过运营商发给你预存多少话费送多少的优惠短信,或者预算话费送超市购物卡的短信等等。而这种方式力度最大的,在我的印象中要数中国移动。数据时代,这样的优惠活动还在继续进行。但随着用户对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流量优惠方式开始越来越欢迎。11月28日,搜狐IT通信记者宿艺在《运营商开推流量大战,中移动酝酿降价》一文中随着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OTT业务的快速融合,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流量大战取代话费与实物赠送,将成为运营商竞争常态。而在3G时代,电信和联通在网络方面的优势使得移动多年来都处于压抑状态,4G开启在即,中移动酝酿流量降价显然是网络改善后的复仇战役。战场分成两个,一个是前向的,一个是后向的。
一、前向战役悲壮
所谓流量前向经营,就是由个人用户按照运营商设计的各种话音+流量或者单独的流量套餐包进行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正如文章开篇所说的那样,流量包越来越大,而套餐价格会越来越低,流量的ARPU值在未来时间内会持续走低。因此,前向的模式,运营商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用户使用规模的增长高于单价下降的幅度而实现。或者是用户叠加更多的流量包。宿艺在《运营商开推流量大战,中移动酝酿降价》一文所提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流量促销包或者中国电信的积木套餐都是如此。即价格战会是流量前向经营的常态化方式,而价格战就是一场无休止的竞争方式,除非有外力干预或者参与者无力再打下去而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运营商三兄弟过往的竞争就是一场价格为主的竞争,所以异常惨烈悲壮。悲壮到曾经是同学、同事在重组之后反目,有的地市甚至发生一线销售人员相互斗殴的事件。可以预见,中国移动在4G时代,必将在流量前向经营方面掀起新的风浪。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几年相对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运营商重组的话,那就另说了)!
二、后向战役悲剧
所谓流量后向经营,简单讲,就是用户下载并使用应用,而由应用提供商为所发生的流量向电信运营商付费的模式。典型的就是联通的微信沃卡、网易为推广易信阿里为推广来往的流量赠送等。流量后向经营,运营商方面目前只有中国电信最积极,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经营策略,并在内部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开展流量后向经营的业务(据11月19日Tech Web在《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中国电信发布流量后向经营策略》中披露,在16日南京举行的“2013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 南京站巡演 4G时代的创新”活动中,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就4G时代下的流量经营策略作了高峰对话,讲解如何向互联网公司提供流量后向产品,降低用户流量使用门槛等经营策略)。但从笔者对流量后向经营的一些体验和其他方面的一些信息来看,运营商们的流量后向经营其实有些悲剧,体现在:
1、获取流量的体验差。以易信的免费流量推广为例,易信的免费流量赠送活动如下图所示:
300M流量由易信代为冲入的方式还不错,但后续的60M电信流量的充值方式就复杂了,易信系统给了一条很长的短信,告知需要登录电信网上营业厅,然后有四五个步骤的操作,记性差了,需要对着手机的提醒信息一步步来。这对习惯了傻瓜式操作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如果,流量后向经营方式都是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得把多少用户挡在临门一脚之外啊。这是其一。
2、流量后向经营能力欠缺,服务范围有限。流量经营和传统的话音业务已经,最终的服务落地取决于地方省份。而地方省份的能力差异还是很大的。我们看到阿里也好,网易也罢,推出的流量赠送包的省份其实是很有限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主要是针对重点目标省份的用户进行的推广。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而是很多省份并不具备落地的条件。有的是受限于网络平台本身的能力,有的是流量包的设计,有的是部分省份对于这种方式的抵触,等等不一而足。
3、流量的可交易性。现在的流量套餐,以月度为单位,未使用完当月清零不累计到下月。这个在前向经营模式下已经被广大用户所诟病,甚至有人因此跟运营商反复较劲。而印象中只有广州电信有过当月流量未使用完累计到下月的情况。如果说前向方式下这个方式还勉强可以继续。在后向流量经营模式下就存在巨大的缺陷。后向流量的市场需求旺盛,而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而愿意为用户付费购买流量的情况增多。用户使用多个应用就可能累计了超出自己所需的流量的情况。再加上各种做任务获流量的情况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存在流量过剩的情况,这就必然要求流量具备可交易性。可以将多余的赠送给好友,也可以用来按照流量的市场价值进行买卖。否则,流量后向方式将会对用户失去吸引力,进而影响流量后向推广方式的效果和市场需求。而对于运营商而言,首先在流量包的经营能力上就有缺陷,更不用说建立一个可交易的流量平台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